松柏之姿
(2012-11-07 19:58:08)
标签:
孔孟文化 |
分类: 儒家 |
谈起「楚狂接舆」,《论语.微子》的记载较为简略,只有两句话:「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人间世》则写得较为详尽,我直接以白话文引述于后。
孔子在楚国时,楚国狂人接舆走过他的门前唱着:
「凤凰啊!凤凰啊!德行怎么衰败了?
要来的不可期待,已去的不可追回。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教化;
天下无道,圣人可以保全性命。
当今之世,只求免于遭受刑戮。
幸福比羽毛还轻,不知如何把握;
灾祸比大地还重,不知如何避开。
算了吧,算了吧,不要逢人就展示德行;
危险啊,危险啊,到处去招惹别人注意。
收敛些,收敛些,不要妨碍我行走;
绕个弯,绕个弯,不要伤害我的脚。」
这是「接舆之歌」,提醒孔子不要露德与露迹,而要设法韬光养晦,保全生命。无论如何,以「凤兮凤兮」来描述孔子,就已经蕴涵深情厚意在内了。庄子在这段曲调之后,做出简单的结语,他说:「山木做成斧柄,斧反过来砍伐山木;油膏可以点火,火反过来燃烧油膏。桂树皮可以吃,所以被砍伐;漆树汁可以用,所以被切割。世人都知道有用的好处,而不知道无用的好处。」
然而,即使「无用」真的优于「有用」,孔子也不会放弃他的抱负。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遇到许多灾阨,其中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的那一段,情况最为紧急。《庄子.让王》如此写着:「七天没有生火煮饭,喝的野菜汤里没有米粒,神情十分疲惫,但是还在屋内弹琴唱歌。这时,颜回在屋外拣野菜,而子路与子贡已经信心动摇,开始议论老师了:「要杀害老师的人没有被治罪,要侮辱老师的人没有被制止。老师还在弹琴唱歌,没有停止过,君子有像他这样无耻的吗?」
这样的质疑当然是出于庄子的口吻。颜回实在听不下去,走进屋内向老师报告。于是孔子找来子路与子贡,说明自己并非穷困。他说:「君子领悟大道的,就称为通达;隔绝大道的,就称为穷困。现在我怀抱仁义的理想,却遭逢乱世的祸患,有什么穷困的呢!所以,内心反省而没有隔绝大道,面临危难而没有失去操守。在天寒地冻、霜雪降下时,我才知道松柏的茂盛。在陈国、蔡国所受的困阨,对我来说其实是幸运啊!」
孔子平静地又弹起琴唱着歌,子路奋勇地拿起盾牌起舞。子贡说:「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古代得道的人,穷困时快乐,通达时也快乐。不是因为穷困与通达而快乐,而是因为他领悟了道,所以穷困与通达只是寒暑风雨的循环罢了。
在《庄子》全书中,对孔子与儒家思想最能表示同情理解的,大概就是这一章了。唯一值得省思的,依然是:孔子所谓的「道」究竟是什么?原文说:「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既然如此,则庄子并不完全反对孔子的仁义之道了!仁义之道如果能使孔子「穷亦乐,通亦乐」,那么它与庄子所向往的「道」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宜由此断定儒道两家可以会通,但是至少可以肯定庄子对孔子的敬意了。从「凤兮凤兮」到「穷通皆乐」,孔子所立的典型可以垂诸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