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忧郁
(2011-10-01 06:38:53)分类: 哲学.人生 |
对于自己不曾受过忧郁的侵扰,我只能归之于幸运。然而,我又是不相信运气的人。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只看你耕耘的方法对不对,撒的种子是否合宜,以及相关的条件能否配合得当。顺着这样的思路,我再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一点一滴归纳出现代人化解忧郁的策略,那就是“活出自我的智慧”。以下稍加引申。
首先,如果忧郁是病毒,那么防身的第一步当然是固守自我的城堡。把自我比喻为城堡,是因为它自成一个天地,并且其中的装备是齐全的。开始时,宁可低调而踏实,先认清自己的限制及弱点,不必处处与别人竞比,然后嫉妒心与失败感可以降到最低。在我的回忆中,我发现自己很少羡慕别人。看到别人获取成就、赢得荣耀,我会认为他付出了辛苦的代价,自然应该受到推崇。台湾谚语说:“一枝草,一点露”,哪有草可以容纳太多露的呢?既然如此,我不但不必到处寻找偶像,反而应该规划一个经营自我的蓝图,一步步活出自我的独特生命。
其次,生命的“独特性”是指什么?难道除了人类共有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之外,还有什么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吗?太阳底下确实没有新鲜的事,只不过差别在于:现在是“我”在生活啊!生命中的每一剎那都可以成为独特的,只看我以什么态度去面对。譬如观赏一部老电影时,常常想到结局如何早已知道,就很难全心投入导演与演员“匠心独运”的整个剧情中。那么,何不设法营造一种心境,使自己不论做任何事与处于任何状况下,都能孕生“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体验?这是从珍惜自己推衍出去,让自己所接触的一切,宛如“麦达斯国王的手指”般具有魔力,可以点石成金。没有人是不爱自己而能爱世界的。
接着就要进行修炼了。在世纪之交,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知性智商(「IQ」)转移到情绪智商(「EQ」)与逆境智商(「AQ」)。这三种智商原本应该同步成长,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教育的观念到实践,我们不得不表示遗憾。现代人在抵挡精神官能症的免疫能耐上,显得异常脆弱。要如何扭转此一趋势?教育普及所造就的是有用的人,而未必是幸福之人。配合情绪管理与逆境考验,生命能量得到淬炼,自我的抗压性与耐震力也将随之提高与增强。然后,人生中的负面情境不但不再可怕,反而成了我们一试身手的契机。我常想到“物质有时而穷,精神愈用愈出”这句名言,因而对于心灵的庞大潜能深具信心。
最后,要以健康心灵迎向未来。如果“现在”是指当下或眼前正在努力的事,那么“未来”所标示的就是方向感。成功的人生不能没有以下四种“感”,就是:方向感、节奏感、流畅感、超越感。有目标才有方向;节奏是指人生遭遇之顺与逆,形同乐曲之抑扬;流畅则是随遇而安与自得其乐,使自己动静皆在掌握之中,从容不迫地活在当下;至于超越,则是由于智慧通达而不再执着,可以从珍惜自我、开发自我、成就自我,一路抵达放开自我的境界。只有在放开的时候,自我才能回归母体。这个母体可以是人类,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宗教的神明。
在新世纪之初,忧郁的威胁渐趋明显,我们也可以预测其来势汹汹。我为此整理初步的沉思心得,编成《活出自己的智慧》一书,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加以说明,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起迎接崭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