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学习
(2011-06-18 14:09:57)
标签:
孔子文化 |
分类: 儒家 |
事实上,孔子的“志于学”并不复杂。古代乡村教育(如孟子所谓的「庠序之教」),是针对乡村孩童而设的。每年秋收之后,由当地贤达之士教导成童“文化常识与基本武艺”。譬如鲁国人要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周公的后代,以及周朝的社会规范等等;同时,男童要学习射箭、驾车等基本技能,以备来日兵役之用。这种教育到十五岁为止。
一,具体学会“五经六艺”。五经是“诗书礼乐易”,所谈不是做人道理吗?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所谈不是处事能力吗?这些是古人经验的累积与智慧的结晶,若不学习,如何承先启后、温故知新?
二,学与思配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不想白费力气(罔)或陷入困境(殆),就必须学思配合,以启发心得,增强能力。
三,学与行配合。学习而无实践,只是记诵而徒托空言,对真实人生毫无益处。孔子称赞颜渊好学,理由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不正是德行卓越的表现吗?
因此,在注解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时,不必联想到“十五而入大学”与“大学之道”。念不念大学,实与孔子终身“学不厌”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