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佩荣
傅佩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848
  • 关注人气:27,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处方·别因忙碌而茫然

(2007-12-29 15:59:15)
标签:

健康

分类: 哲学.人生

稍有成就的人,很少不觉得自己很忙的,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档,好像到处被人需要。被人需要,才能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忙碌一定比空闲好吗?我会不会因为过于忙碌而使自己变得盲目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先想想自己在忙些什么。除了每周固定的上课之外,我必须定期作研究、写论文、参加研讨会。这些事情不会让我忙碌,因为压力来自于自己,可以自由安排及调节时间。问题是:我有多少可供安排的时间?这就碰到问题的核心了。

原来这几年占用我最多时间的,是在社会上开课与演讲。说到开课,以2005年为例,单单《易经》我就讲解了四轮。社会上有心求知,尤其想要学习《易经》的人很多。我所侧重的,除了以通顺的白话与浅显的例子,来讲解每一句原典之外,主要是就《易经》的“义理”加以发挥。所谓义理,是指做人处事的道理,亦即看到经典中的语句,要联想到人生“应该如何”。

譬如,干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坤卦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万物。由此可知,人在天地之间,应该在修德方面不断努力。如果为此而忙碌,谁曰不宜?

然而,一般只听说“为了赚钱而忙碌”,很少有人是为了修德而夙兴夜寐的。如果扩大“修德”的观念,是否可以涵盖我在社会上开课这件事呢?至少这是我给自己的借口吧!理由很间单,因为修德不能凭空进行。宋儒常说的,“在事上磨练”,大概正是此意。

为了教这四班《易经》,我使用了六十个晚上,以及十七个星期六。如果算上交通所花的时间,更是加一倍还不够。我确实觉得忙碌,但是并无厌烦之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由于其中含藏了恒久的道理,不受时空的局限,历久而弥新,总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启示。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现在我除了在台大教书之外,每隔一日便有机会与一群成年的朋友一起念书,并且眼见许多朋友逐渐变得“面目可亲,言语有味”,试问我又怎么会因为这样的忙碌而产生厌烦之感呢?

我感觉的是喜悦。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先不说谁是君子,至少我们一起上课的朋友都在努力“以文会友”。以学习、思考及实践经典中的智能,来相互交往,那真是一种纯净、优雅而高尚的情操。不仅如此,还须进而“以友辅仁”,就是借由这样的朋友,来彼此帮助走上人生正途。处于今日社会,还有哪些场合可以避开经济利益、政治意识与宗教派别的干扰,然后让大家以真诚之心相待,珍惜自己的成长机缘?

既然如此,忙碌何罪?在这方面,我有一个座右铭,就是陶渊明所说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意即:勤奋工作以致没有多余的劳力,但是内心却能保持经常的悠闲。我以此为座右铭,因为座右铭是就“自己做不到的事”来说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想到这句话,紧凑的脚步立即放慢些,急促的呼吸也稍加调整,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沉思片刻。法国哲学家德日进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观看’这个动词。”所谓“观看”,是指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为,以及你是否能以旁观者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言行与生活处境。

若是忘了观看自己,就很容易由忙碌而茫然,正好应了“心亡为忙”的咒语。明白这一点,将可充分利用忙碌的优点,亦即获得许多自我省思及考察的材料,定期评估自己的心灵成长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