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新出发的生命力

(2007-07-11 08:52:09)

重新出发的生命力



  一个人如何把握他的命运要比他们命运其实是怎样的  
  的更为重要。

               ——卡尔·威廉·洪保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醒世人:在21世纪时,自杀将成为人类的第三大死因。那么,造成自杀的因素又是什么?主要是以忧郁?何以“忧郁”?因为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想不通人生的意义,然后在遭遇疾病、烦恼、痛苦、失败的打击时,就放弃了奋斗的意念。

  然而,人生真的如此消极无奈吗?难道没有改变这一切的契机吗?西谚云:“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塑造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决定什么样的命运。”这句谚语肯定了“观”念的优越性,因为人在思考时如果缺少正确的观念,就好像截止焦距的偏差的眼镜,所看的一切都会扭曲变形。如果连路途都无法辨识,又怎么向前迈进呢?


  反之,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观念,则会像尼采所说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从“知道”到“忍受”,中间没有委屈也不必抱怨,进而可以怀着感恩之心,把一切考验与折磨,都当成生命的锻炼与洗礼。没有经过熔炉的冶炼,平凡的铁块怎能变成精钢呢?从人格挺立到心灵独立,无不需要正确的观念。从修己善群到无私奉献,同样不能缺少正确的观念。


不过,谁能判断何谓正确?其判断标准何在?标准又是谁定的?这些问题难免见仁见智,甚至言人人殊。因此,与其花费时间参加争论,不如扣紧以下三个议题进行说明:

第一,认清时代的脉动。从日常所见所闻的资讯中,分辩什么是流行的思潮与风气,其中有无盲点与危机,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正走向何方。如果要寻找整合的理想,以求重新界定方位,那么人文主义可供参考。经过这一系列的探讨,我们发现,上一世纪的病态心理学应该让位给新世纪的健康心理学了,亦即要由杰出心灵所示范的言行来期许每一个人。

  

  第二,激发生命的潜能。人拥有什么,并不等于人的内涵就是什么。拥有的可能会失去,更何况得自于外在世界的越多,往往属于自己已见分晓在心灵的就越少。一得一失之间,上上之策唯有激发自己的生命潜力。藉由求知、审美与立志,使自己怕内心世界日益茁壮。自己站稳了,才有辨法以平常心与人相处,也才有能力以欣赏的眼光品味人生。因此,人除了注意智商之外,要培养情绪智商,更要提高逆境智商。三种智商兼顾,则“知、情、意”平衡发展,个人与群体之间也将朝着良性互动进展。


第三,再创文化的生机。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长期以来推崇西方思想,并且盲目追随科技主义,以致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适当的认识与信心。现在是调整观念的时候了。我们从“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来架构文化,立即可以发现: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都具有普世的意义,但是无论这两者如何先进,最后还是必须面临“那使人安身立命的理念是什么?”的难题。因此,在谈到文化资源、心灵改革、价值观这一类题材时,儒家重新成为我们考虑的对象。问题是:我们可以从儒家经典中“温故而知新”吗?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如何认清现况,激励自我,并且从儒家思想中寻觅资源与动力。儒家伴着我们的先人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又将陪同我们走向二十一世紀。在重新出发时,生命动力来自正确的观念,而儒家所能提供的助益远远多于我们所想象的。这是我个人的心得,但愿也能成为众多朋友的心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灵小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