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人生 |
首先要谈身心定位。身心定位所要考虑的重点,包括:今年几岁,相貌如何,是否健康,聪明又如何,这些涉及身心发展,代表一个人具体的生命。反省的目的是要厘清;在这四项价值中,你最肯定、最需要的是哪一项,要依优先级排列出来。
年龄的意义
我们首先要问:你重视自己的年龄吗?很多人重视年龄,尤其是我们在学校教书的人,特别感觉年龄的压力。我在台大教书,每年新生进来都是十八岁,我是已经三个十八岁了,不由得心生警惕。但是年轻真的比较好吗?年轻与否还要看心理上的年龄,生理上你今年几岁意义并不大,因为很多人都会浪费时间。我们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对时间的挥霍令人触目惊心。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谈过两个例子,在此不再重述。
关于年龄,它是公平的,所以不必带有太多情绪。事实上,愈年轻的人愈容易浪费时间。相反的,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年纪越大越珍惜时间。所以年龄几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当下有没有把握住时间,好好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情。
相貌的美丑
今天这个时代,是重视推销自己的时代。别人一见面,就看你长什么样子,看你这个人相貌是不是善良,或者气质怎么样。但是,相貌是相对的,再怎么美的脸,你天天看就觉得没什么稀奇了,这是我们一般都有的经验。事实上,喜欢一个人,就会发现他的美。比如,我哥哥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小女儿经常在全家人聚会的时候,抱着她的爸爸说:“我爸爸是天下最帅的男人。”我哥哥年纪当然比我大了,头发比我少些,个子比我矮些,他女儿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大家都吃不下饭了。但是,不要忘记,她是真相信她爸爸最帅呀!这说明什么?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是谁。
所以,相貌是相对的,否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佳偶天成呢?以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来说,那真是郎才女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但是却不见得快乐。有人问查尔斯王子说:这么漂亮的太太你怎么不要呢?他回答说:漂亮?漂亮在哪里?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回台湾相亲。当时耶鲁大学的台湾同学只有十二人,女生很少。读理工的同学找不到女朋友,就利用放假回台湾相亲。有一个同学相亲回到美国之后就跑来找我谈。平常这些念理工的,看到读哲学的理都不理,但是想到要找女朋友,说不定我可以提供一点参考,可以帮助他选择。他就告诉我,他相亲认识三个女孩子。我请他描述一番,他的描述也很干脆,就说,一个很漂亮,一个很聪明,一个很能干,他就把三个女孩子归纳成为漂亮、聪明、能干。
我不认识这些女孩,就建议说应该选聪明的,因为聪明的女孩子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漂亮,如何让自己变得能干,可以涵盖其它两种优点,并且聪明是一辈子都可以发展的。相反的,漂亮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拥有,到一个年纪之后,漂亮这两个字就谈不上了,再贵的化妆品也没有用。至于能干,只是拼命做事,也不见得符合你的需要。我讲得很认真,也很有道理。但是他回台湾之后,立刻娶了漂亮的。我讲了半天没有用,为什么?因为他觉得漂亮好像比较实在一点,看到就赏心悦目。这个是他个人的选择,我们不作批评。我只是要指出:相貌是相对的。
健康的角色
我一到中年,朋友都劝我,说过了四十岁应该注意健康。我说我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怎么注意呢?一位朋友就说,多运动啊。我说,我就是没有时间运动。他说:“我教你一招,从今以后,只要看到楼梯就不要坐电梯。”很简单,像是格言似的,“看到楼梯就不要坐电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你天天爬楼梯。我问这样有效吗?他说:“根据医学研究,每爬一格楼梯,可以多活四秒钟。”我就说:“好吧,以后我听你的建议,每天爬楼梯,那么到最后多活了一两个月,要做什么好呢?”他说:“继继爬楼梯。”这种说法我就很难接受了,因为这样一来,变成“人生以爬楼梯为目的”。
健康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忘记,健康是人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什么叫充分?充分就是我刚刚讲的“够不够”,叫做充分。必要是什么?必要是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命了,所以当然是必要。健康是必要,每一个人都必须健康,但是只有健康是不够的,人还需要别的,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当然,这是每一个人自己要做的判断。
聪明的方向
就一个人的身心条件来说,我比较强调聪明,因为聪明是一种内在的质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聪明范围与方向。很多父母亲希望子女从小开始就把目标定在某一个行业,将来往哪里发展,而没有注意到小孩子本身的聪明在哪里。这样很可惜,也很可能会浪费了孩子的天赋。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问:什么是聪明?
聪明是指一个人天生所有的性向。有的人喜欢人文艺术,有的人喜欢自然科学,也有的人喜欢社会科学,每个人生下来都不太一样。譬如,你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看到任何机器的东西都想去拆解,拿到手上都要分析一次,并且对自然界的变化很有兴趣,就适合读自然科学。第二是社会科学,有的人从小开始只要看到竞选活动就很兴奋,他就适合读社会科学,也会乐于参与社会活动。第三是人文科学,读人文方面需要什么条件呢?需要有一种定力,可以坐得住。我从小到大算是比较愚笨,数学一向不好,社会也不太好,只适合读人文科学,因为我可以坐在位子上看书,一坐就十几个小时。
大家都知道,只要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假如你学一门课觉得很累的话,代表什么?恐怕是兴趣有问题。很多人问我在美国读书,为什么不到四年这么短的时间可以把书读完呢?我说,主要是兴趣加上很强的动机。当年一上飞机,就觉得“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拿博士兮不回国”,心里压力可大了。这种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人有时候是需要一点压力的。年轻的学生喜欢生活不要有压力,过得很自在。你过得很自在的话,生活很容易打发,又何必努力呢?结果潜能没有开发,是自己最大的损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在聪明方面要先了解自己的性向,然后选择自己发展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