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陪宝贝涂鸦
苏清华/文 紫苏/图
宝贝到了涂鸦期,妈妈开始有了困惑,孩子到了涂鸦期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到底该不该陪孩子涂鸦呢?陪着孩子一起涂鸦,孩子一定很快乐,但是家长也有顾虑:自己不会画画,非专业人士,万一画的不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可怎么办?
首先,孩子到了涂鸦期,也就是两岁左右,就开始喜欢到处涂鸦,此时父母最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涂鸦的材料、工具,鼓励孩子的涂鸦行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在线、形、色这些方面进行探索。或许此时期的孩子还不能画出非常生动的形象,但是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它是孩子感知与培养兴趣的阶段,无论硬笔还是软色,都可让孩子接触,我记得我的宝贝两岁第一次接触水彩色时,兴奋的又叫又跳,把自己的脸和手都涂成了花的!只要有孩子的家庭,墙壁或者床单都被孩子涂过,也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涂鸦的,不喜欢的孩子一定是在涂鸦探索期没有得到发展。涂鸦探索期的孩子往往很有主见的乱涂,但是一到三岁左右(甚至到5、6岁),孩子对形象的认识有了发展,自己的手表达不出想要的形象,就会要求家长或者近在身旁的成人给予帮助,此时家长就会有这样的顾虑:到底该不该陪孩子涂鸦?
其实,在孩子的眼里,画画就是“画着玩儿”!是一种游戏!就象他们玩“过家家”一样。既然是游戏,那么大家都可以玩,家长不但要陪孩子涂鸦,还要经常陪孩子涂鸦。有家长作陪,孩子的兴趣会更加浓厚,玩的更加快乐。如果宝贝要求家长一起画,那就最好一起画。家长如果觉得自己的美育教育是缺失的,不会画,那就站在自己宝贝的高度,也把自己当作涂鸦的孩子好了,哪怕从一根歪歪扭扭的线条开始!告诉孩子,妈妈以前也不会画画,现在和你一起学!重要的是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也一起体会一下涂鸦的快乐(这样比因为是成人就以专家的姿态对待孩子的涂鸦,总以“象不象”或“好不好”等论断孩子的画那样的家长更能让孩子接受)。孩子常把家长当作无所不能的人,在涂鸦时也一样,很自然的就把家长当作老师,要求给自己画个自己想要的形象,比如让妈妈帮助画个小猫,如果家长不会,可以说妈妈也不会,我们一起看看猫咪长的什么样儿,或者说一起看看书上怎么画,找到资料后跟孩子一起画。这样不但让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也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会觉得自己画的和妈妈一样好,有时还比妈妈好呢,因而更加有信心。我是美术教育者,我的孩子在要求我画个动物时,我也是先和她一起找这个动物的照片或者图画书,但我发现每次只要找到这些资料,她也不要求我画了,马上自己画起来,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时候我和她一起画,画完后我常会鼓励她,她总是觉得她自己画的比我好呢!
但是有的家长陪孩子画画有顾虑:自己非专业人士,万一自己的画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可怎么办?儿童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而非以技法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灌输为重。所以孩子在美术活动中首先应该得到的是游戏状态的轻松感觉,是愉悦的享受、表达的欲望。艺术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儿童绘画创作也不存在一种答案。规定怎么画对,怎么画不对,不符和艺术教育的特点。家长陪孩子一起玩颜色、涂鸦,旨在引导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亲子快乐的玩耍中感知线形与色彩的魅力。家长和孩子一起画对孩子的兴趣、健康、动手能力都有很大影响,既然是一样的涂鸦作品,也不会存在多少负面影响的。当然如果家长愿意充电,借家庭美育提高自己,在美术领域多做了解和,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弊的好事。但是家长也要了解,家庭美育只是儿童在四五岁之内的黄金时间段,如果希望孩子在美育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可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专业教育机构或者指导老师,美术学习班的群体创作气氛和教师的专业指导尤为重要。
在家庭美育中,家长陪宝贝涂鸦,即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也培养了孩子的美术感知和艺术修养。美育不单纯是绘画,如果家长有闲有心,还可陪孩子做一些美术手工,捏泥娃娃,做纸玩具,剪剪贴贴……,那就更有趣了!

我的女儿紫苏两岁半作品

紫苏两岁半的作品

紫苏三岁作品

紫苏三岁作品
注:这些作品中的形象一看就不是从某本书上临摹来的,不是那种似曾相识的简笔画作品,而是孩子随意涂鸦产生的。所以有种“松动”的感觉,线条非常放松,不是紧巴巴的感觉,这能反映出孩子是在快乐、安全的状态下涂鸦,不是带着“任务”临摹或“复制”。因此,陪伴孩子,也要让孩子随意、放松,孩子才能在涂画中得到快乐,他的探索才能有意义和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