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爱伦·坡是“侦探小说之父”?--西方文学与文

标签:
爱伦坡文化 |
分类: 我的学术研究My research |
为什么说爱伦·坡是“侦探小说之父”?
----西方文学与文化之三十八
提起侦探小说,我们自然会想起福尔斯探案小说;其实在那些小说问世之前,已有作家在这方面有所探索。这就是19世纪前期美国作家爱伦·坡(1809-1849)。
爱伦·坡是一个很奇特的作家:他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作为诗人,他不仅写了不少诗歌名篇,而且他的诗歌理论也独树一帜。尽管这些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后来法国的波德莱尔等人对爱伦·坡极其崇拜,开始译介坡的作品,从而推动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在诗歌理论上,坡提倡“纯艺术”、“纯诗歌”;认为诗歌应以美为其最终目标,诗歌的终极目的就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个人的诗歌作品非常重视音乐性,追求纯美。在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主要成就是在短篇上。他也有一套自己的小说理论;认为一篇好的短篇小说应该只讲一件事情,而且一次就能读完;应该有创见,应该能“刺激读者或给他以难忘的印象”,其效果应是统一的,其叙述应是首尾一贯的,等等。他的小说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渲染恐怖气氛、描写怪诞心理的、带有浓郁的后期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一类是推理倾向明显的,即我们所说的侦探小说。
由于爱伦·坡较早将心理描写、推理等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他从而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侦探小说的奠基人。他写的侦探小说跟他的其他小说一样,所写情节也有恐怖、怪诞的倾向。他的《失窃的信》则是一篇纯推理小说,同时也是他的侦探小说的代表之作。在《失窃的信》中,主人公用“八岁小学生的推理力”加上诗人的想象力,轻而易举地、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巴黎警察局长几个月劳师动众、运用各种科学仪器而不能解决的案子。它在许多方面都给后来的侦探小说树立了有趣的先例。例如,业余侦探家对官方警察局的既帮忙又嘲笑的态度;主人公总是喜发议论,而等到要行动时则又有如迅雷一般;主人公总有一个助手显得不懂得他的用意或手法,提些好笑的问题,而这些好笑之处往往显示出主人公的睿智,等等。所有这些在后来诸如福尔摩斯侦探小说里,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所以,我们说爱伦·坡是名副其实的“侦探小说之父”。(义 海)
本博客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