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初中一年级学生,今年十三岁,孩子比较聪明且贪玩。
上初中的第一天,应该是每个人一生学业中第二段旅程,但是他的第一天显得很“黑色”。
客观来讲是孩子贪玩,未能准时进入教室报道导致老师的生气;主观来讲是老师觉得孩子不听老师话而故意行为。
由于这个行为,导致了该学生未能在原来的优等生班中上课,进而在该老师的安排下,换了其他班。当时,从孩子家长的角度来分析,是老师比较反感此学生,把他安排到了“劣”等生班学习,而且位置也是最后一排,使该学生对第一天中学的学习生活蒙下了一层小小的阴影。据说,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学生们上课都一星期了,该学生却一直没有领到学习的书本,使之正常上课,家长得知情况后,想校方交涉,才得以发放书本。这几件事情导致了该学生在后来的一段中学学习中孤言寡语,从一个活泼的小学生也变成了一个相对内向的中学生。
批判教育再一次使一个中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判逆心理,这个黑色的入学日,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里。也许一句话,一个行为都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但是作为老师没有积极地去引导而是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导致了一个学习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抗拒心理。老师是否应该对此富有相当一部分责任,至少应该敞开胸怀大度的接受和包容,学生的天真无邪,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做正确的事情,传授给学生们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传播的涵义正是如此啊,。
不管怎样,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学生踏入中学校园时,那种新鲜感及好奇心,在他们不熟悉这里的规矩前,相对懵懂。孩子没错,老师也没错?或许在中国的小学入学教育里面,尚未涉及这块规则,就像是告诫小学生或其家长督促孩子按时报道,携带相关东西之类的文字,我相信这份通知书里面绝对不会有“告别玩皮的童年,走向快乐的初中,享受知识的乐趣”等等的轻松文字贴士,或者更细一点:不要把你那玩皮可爱的性格带到初中,这里既有黄金贵,也有颜如玉,来吧!尽情地享受知识带给你的快乐。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上面那位小朋友的写照,在不熟悉入学规则前提下跨入中学门槛,犯下些低级的错误,并非规则的毛病,这些都很自然,但是老师不应该作出那样的行为,这本身就是在伤害学生。
入学后,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权已经转让给校方,那么校方应该对孩子实施正常的监护和负责。
前面提到入学的中学生与校方摩擦的事情,究竟是校方监督滞后了,还是学生们的纯学生行为,这些问题只有具体调查和分析后方可定论。
天空依然湛蓝,孩子们的世界永远是天真的,活泼的,玩皮的,这是他们在上初中前唯一还可以保留的纯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剥夺他的这份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