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莫奈到毕加索》后

(2006-07-31 17:06:13)
    标题有些寓意,暗藏悬机,似乎有从莫奈到毕加索之后发生过XX事情之意。的确,字面意义我们都能轻易理会,而字面外的东西我们是无法揣摩透的,这是一种生活艺术说。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或共性或个性。真正的艺术是从个性到共性,而生活的艺术是从共性到个性……让我们来探讨真正的大师,前提是建立在他们的作品中。

首先,什么叫大师,通常我们指的是一定有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公众人物。


从前没有一幅作品可以让我顿足整整三十分钟,对于写实主义的作品,我们都能洞察到主人公的创作原由,而唯独印象派的作品却始终使人看不明了,在作品中我们可获悉的信息就是图解:文森特.樊高 1899 《梧桐树群》….帕勃洛.毕加索  1909 《扇子、盒子和甜瓜》等等,想比你也应该知道这些大师了吧!


到目前为止,这批作品也算得上鄙人在中国本土看到的最为震撼的和遗憾的作品!何谓震撼?何谓遗憾?且听我慢慢道来。


关键词:震撼,从莫奈、樊高、罗丹、雷诺阿、毕加索等近五十位世界顶级大师的作品空降京城,叹为观止,可谓震撼。


遗憾,从头到尾无法用摄像机和照相机纪录精彩作品和心情实乃本人遗憾之情,万般无奈之下,鄙人用100万相素的手机相机偷偷摸摸的拍了两张以备纪念。或许这就是大师,敬而远之,越是距离越是强劲的感染力!


?/P>

《梧桐树群》(手机图)


樊高在1889年创作了《梧桐树群》,而当时的创作背景是他在当年12月给他弟弟写信中写到:“我最近的一次写生是村庄的风景,在那里,人们在巨大的梧桐树下工作,他们在修人行道”他试图用画笔捕捉渐黄的叶子,却没有合适的油画布,因此只能在一小块印有菱形图案的亚麻布上作画,透过真迹画面中某些部位,我们依稀可见其笔法之流畅,人、景、物浑然一体;伴随着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表现形式,整个画面中的大黄显得非常具有气势,烘托出紧张而有活力的氛围。修路工人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在一幅巨大的树木的掩饰下,显得苍白而无趣,油画上方密密麻麻的树叶形成一个天然的华盖,相似投来的一片光明,异常明亮。这画中落笔轻重缓急,错落有致,轻松而富有写意的一幅樊高作品,很难得的生活艺术。这幅非常简朴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樊高作品中的虚实过度的精湛和高超手法。虚拟部分显得张力十足,写实的部分成熟而稳健。


?/P>

    《红围巾—— 莫奈夫人画像》CRI 图片(供)


《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作品是莫奈为其夫人画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其夫人的遗作,作品未画完时,莫奈夫人就去世啦,这也是莫奈先生毕生收藏的作品,这作品一直伴随着莫奈多年,直到他去世。画面的构图非常惬意,雪花、红围巾、纱窗、女人、几乎构成了整个画面,看似简单,却倍感唯美;窗外的莫奈夫人,像一个永远在支持和理解莫奈及其作品的人一样矗立在画中央,那条点缀性的红围巾仿佛又在向我们交代着他们彼此之间的那份默契的温情,以及在艺术方面两人心心相应的执着追求。不管主人公是当时如何布局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爱情浪漫而唯美,生活很幸福。


人是可以生活在艺术中,尤其是自己的世界;我们提倡以纯自我的方式艺术化的活着,而不是半商业的方式尴尬的创作着。


“现实、写实、虚实”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们在同一个容器中——印象生活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