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王文英

(2015-06-21 14:39:57)
标签:

传统

创新

品味王文英《逍遥游系列·高士图》四条屏

曹利华品味王文英

 

 

近年来蘭堂王文英创作了两组水墨山水画系列,《家山梦忆系列》已由广东省漠阳书画院印制成精美的台历出版,受到书画界广泛的欢迎和好评。《逍遥游系列》业已完成,笔者有幸先睹为快,得以品味。系列近百幅,此幅为四条屏《高士图》。

这幅作品,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都称得上是难得的上乘作品。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山水画,可以大致分成:山水、水墨和水墨山水画三类,各自强调了绘画的某一个方面,但是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来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山水与水墨、水墨与山水已经很难分得开了。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被称为山水画的鼻祖,但是山间白云浮动,湖面微风浮水,这就是水墨的效果;唐代王维的画被称为水墨的鼻祖,但是他的每一幅画几乎都离不开山水。可是现在我们却真正看到了只有水墨而无山水的画,但这还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水墨山水画吗?

中国山水画的名家,无一不是将山水(包括花鸟)与水墨融为一体,虽然由于题材和题意的不同,孰多孰少,孰重孰轻有所侧重,但都是整体的一部分。王文英这四条屏,其造景和经营位置极为巧妙,在狭长的画幅中,近景、中景似乎没有多大差别,原因就在于视点的选择,取其半山腰,扩宽视角度,其树木葱郁,溪流潺潺,房舍、石阶、清潭错落有致;远景层峦叠嶂,脱去精勾密皴,而付以写意笔法,散淡悠远。作品中最为精妙之笔,在于人物的勾斫,勾斫如同西画中的素描,是最见功力的,对象的轮廓、结构和姿态都在于勾斫的精准。现在我们见到的众多的水墨画由于勾斫精准的缺失,对象不知为何物,更无情趣可言。眼前的四条屏,人物在画中占据极小位置,但却是整幅画中的亮点、画眼。四组人物大小相近,从左向右,一、三略小,二、四略大,这正是视点确立的效果,人物虽小,却栩栩如生,传神、动情,左起我们可以“养神”、“问候”、“交流”、“垂钓”题名,情态如是。将这些散淡的人物安排在浓重的墨气淋漓之中,这种极大的反差所构成的空间感,与远景的淡墨挥洒所构成的云雾变幻的奇景相呼应,使整幅作品既表现出宏伟豪迈的气势,又具有温润柔和的情趣。这不正是对南北画风的整合吗?

王文英是地道的北方人,但是和她接触过的人,无论从言谈,还是从外表,完全像个江南女子。可以这样说,王文英具有北方人的精神和气度:坚韧、刻苦、大度;而她的言谈话语、待人接物又是轻声细语,温和情切。他的画正是她的这种性格、性情的表现。王文英追求画面的一种宏伟阔远、气势磅礴的感觉,画风具有,千沟万壑、结构严谨的气派但是她的内心深处又具有温柔的韵致,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水墨交融、淡然素雅的情趣。在构图上,她追求巍峨、深远的特征,采取了层峦叠嶂的空间处理,开创了全景式的山水构图风貌。画家从平视、俯视和仰视的不同角度来感受景物、树丛、峰峦、村舍、路径、人物等,由近及远、巧妙地安排,形成大山林立的雄伟气概。画面主次、疏密、虚实处理井然有序,使构图表现得充实而饱满,这完全是北派的气度。而同时我们又看到 山间的溪流温婉曲折山麓绿树中穿插着百姓人家,特别是远景的旷远散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向往,这又是南派的韵致。特别是四幅画中的人物刻画,这些人物,使我想起了“竹林七贤”。人物画和肖像画在魏晋时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成为画家的理想追求,他们以极其简练而飘逸的线条,典雅又鲜丽的色彩,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静止的画面,随生活与情势而流动,富有时空感,他们是气宇非凡、长衣博带的诡怪之人,这些放达、隐逸、清高的时髦人物在绘画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南北画派的融合恰恰是王文英水墨山水的特点和追求。

这就是创新,创新不在虚无缥缈中,就在传统里。只有对传统的顶礼膜拜以及孜孜以求地学习和耕耘,创新才会结出硕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