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脈動的晴雨表-讀台灣作家周嘯虹的散文集《迢遞歸鄉路》
(2014-09-14 07:16:52)
标签:
台湾作家周嘨虹散文 |
時代脈動的晴雨表
-讀台灣作家周嘯虹的散文集《迢遞歸鄉路》
◎曹利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悲苦之情,往往還給人以希望;悲痛之情,卻是一種無望的悲哀。這是一種無可挽回的損失,一種時代的悲劇。在他《遙念父親》的後記中寫了這樣一段話:”寫這篇短文時並不知父親已不在人世了,他老人家於一九六七年‘文革’初起時,即因被批鬥跳水自殺,當時才五十七歲,他的愛子終究未能和他見最後一面。”大陸的動亂同樣波及到他的親人,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責難生育養育他的祖國,而是以更大的熱忱,期盼祖國的發展、變化,這是一種多麼寬厚而理性的情懷!在這本著作中,反映祖國改革開放的內容占了相當大的部分,投入了作者極大的熱情。
周先生在自序中有有這樣一段敘述:“十多年來,開始返鄉探親,我因老母在堂,每年都有一二次大陸之行,同時也把數十年魂牽夢縈的故國山河,盡可能遊遍,於是北到內蒙古的大草原,東到邊城的黑河、牡丹江,西至西安、洛陽,西南則到了成都;航行過大運河、長江三峽,步行下泰山後曾因腳腫了兩天成為笑柄;至於‘二分明月,十里春風’的揚州、足與天堂比美的蘇杭,則是不憚百回遊。屈指數之,竟然已返鄉近三十次了。”在散文卷的第五輯《神州屐痕》中竟選錄了28篇。足見其熱情之高,愛戀之深。其中有這樣兩篇《江南小吃》和《再談江南小吃》,寫的是改革開放10多年的變化:社會的變化和情感的變化。過去作者曾吃過“精細”的江南小吃,改革開放初期,他滿懷希望想再次品嚐一下,但“遺憾”和“可惜”的是:吃到卻是“粗礪”的食品。10年之後,當他再次品嚐到江南小吃時,使他大為驚嘆:“不光是改得快、改得好,”而且價格“與‘小吃’二字名實相符”,不僅是“精細”,而且是“精緻”了。“精細”者,工匠為之;“精緻”者,藝術創造也。無怪乎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僅小吃一道,十年後再回顧,已足以讓人驚覺道:中國人這段時日的生活改變,可真是飛速!”周先生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
周先生在台灣生活了五十餘年,“早已分不清他鄉或故鄉”。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從一個普通的士兵發展為一名多才多藝的著名作家,是台灣這塊土地培育了他,“我深深地愛著這塊土地”,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對我們這些大陸的人來說,“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是一顆耀眼的明珠。但是,由於人所共知的原因,長期的隔離使我們對她始終處於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狀態,我們思念那裡的親人、友人、知己,那裡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但這也只能是一種無奈的寄託。而周先生這部著作的出版、發行,猶如架起了一座溝通兩岸交流的橋樑,實在是功不可沒。通過這部作品,使我們如實地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台灣,感受到那裡的秀美山川、淳樸民風,猶如身臨其境。
在這部著作中有三輯寫的是這方面的內容。《寶島行腳》主要寫的是台灣的觀光景點,共20篇,篇篇都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月夜,小船飄盪在曾文水庫的水面上,跳躍的魚兒劃破平靜的夜空,朦朦朧朧恰似仙境。吃著剛從水庫中撈起的活魚,品嚐著葡萄釀製的美酒,又“完完全全投入了人世”。“原來,仙境和人境只是隔著一層,我們在人境享受生活,現在到仙境來享受心靈,可惜的是:現代人世間的仙境太少,而且除非是敞開心扉,否則,根本就找不到仙境。“佛光山是台灣的佛教勝地,由於多樹、多花,經過一夜的浸潤,清晨的微風都是甜的,”走進大雄寶殿,兩排僧侶,齊聲梵唱,木魚和鐘,挺有節奏地敲擊著,真的是暮鼓晨鐘,面對此境,只覺萬緣俱寂,“這裡實在是淨化心靈的好去處。杉林溪的霧,像清煙,又像飛絮,從谷底緩慢升騰,漸漸蓋住了山頭,“讓人晚如置身於迷濛的仙境”。社頂公園有濃濃的原始風味,保存了最好的自然生態,“人到了這裡來,他可能發現自己不過滄海之一粟,碌碌競爭,實在沒有什麼意義”。從竹山到鹿谷,看到的是一個青翠的山谷、美麗的竹林和茶園,“住在這裡的人實在是很有福氣”。知本溫泉的水,台灣第一,清冽,沒有硫磺味。鹿港,一個古老的市鎮,古樸、寧謐和純真。梨山盛產水果:梨、蘋果、水蜜桃。西嶼又名漁翁島,是“澎湖八景”之一。桶盤嶼是澎湖六十四島之一,可以透過防水玻璃,透視海底的珊瑚礁、海藻等。谷關賞月,別有一番滋味。大溪落日,更有迷人景象。台灣的美景,真是數不勝數。在這裡傾注了作家全部的愛和熱情,他不僅用眼睛去欣賞,而且用心靈去體驗,用頭腦去思考。這樣自然的景物就上升到藝術的層面,從藝術的層面又上升到詩(藝術的哲學)的高度。因此讀周先生的散文,就不僅僅是愉悅了情感,而且是提高了心志,感悟到了生活的樂趣。
如果說《寶島行腳》主要是寫景寓情的話,那麼《閑情偶拾》則是借景抒情了;前者以景為主,後者以人為主。《三春花事》,三月是春花盛開的季節,作者借杜鵑、櫻花、桃花、牡丹來抒發情感;借杜鵑,“深切懷念故鄉”;借櫻花,讚美現代日本人民的“民族精神”;借桃花,抒發“’花紅似火’的氣概”;借牡丹,盛贊滄桑巨變、“仍然蓬勃生長”的精神!《喜雨》,作者以“夏雨如珠”的心情,“希望天外的烏雲,挾帶著雨水沛然而來。”並對由於“人類的貪婪、腐化、無知”所造成的“天”災,表現了極大的關切和憤怒。《兩隻鴿子》表達了同樣的主題:保護自然。描述了一家人如何對朋友送的一對肉鴿從“宰”到”餵”的生動過程,以小見大,頗為真切。《綠窗前》、《陽台上的綠意》都是讚美生命的力量。《晨光》是寫晨練中的人們,特別是一位七十歲以上、有著“一雙纖細的的小腳”的老太太和“一位兩手扶著柺杖、雙腳萎縮的小兒麻痺症患者”鍛鍊時的情景,十分感人。在這裡作者把眼光從自然轉向了社會,表現出對國計民生的極大關注,這是一位作家應有的責任和胸襟,作者也正是從這裡獲得了無窮的精神財富。
《塵緣俗事》主要寫的是家庭生活中的親情和愛情。這裡我想到了一位教育家的一段話,他說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父母、同志、朋友,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愛自己的情人或妻子。非性愛的範圍愈廣,性愛就愈高尚”。我想作者的愛情是屬於這一類的。一說到愛情,就不能不想到本書的編者、愛妻陳春華女士。她本身就是台灣一位頗有名望的編輯,編選這樣的作品,既是她的擅長又是她的摯愛。這部著作(還有一本小說集)正是陳春華女士從作者、丈夫幾百萬字的作品中精心篩選和編織起來的,滲透著她的心血和創造,因此,這部著作能成為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不能不記上她的功勞,稱她(作品)為愛情的結晶並不為過。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說過這樣的話:“愛情裡確實有一種崇高的品質,因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顯出一種本身豐富的高尚優美的心靈,要求以生動活潑、勇敢和犧牲的精神和另一個人達到統一。”對一個作家來說,愛情的痛苦和甜蜜都是創作靈感的添加劑。在作者這裡,更多的是甜蜜。《機車與我》是寫妻子要求教騎腳踏車(即自行車)的生活小事,但是作者通過對教的努力和學的不會矛盾的細節描述,展示了一幅猶如青年戀人般的生動畫卷。在著作的其他部分裡,愛情生活的流露,也是隨處可見。《君子不遠庖廚》是寫妻子疼愛丈夫,不願他下廚房;而丈夫又關愛妻子,爭著下廚房。真正是證實了黑格爾的另一句話:“由於忘我,愛情的主體不是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時也只有在另一個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作者在許多遊記中都用了”我們”這個概念,而這個“我們”,往往只有妻子和自己,我想這是因為怕讀者看到“我們”過份親密而故意這樣寫的吧!在作品中,我們看到有時是夫唱婦隨,有時是婦唱夫隨,有時又共同合唱,這種夫妻關係真稱得上是天作之合。他們對孩子的關愛,也和當下許多家庭一樣,費盡了心血,在這作品中也有不少生動的描寫。我們透過作者的家庭,看到台灣一般家庭的親情關係,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活狀態。有關台灣的民情民風,作者也用了不少的篇目:《市場內》,對那些攤主的描寫,有“神乎其技”的一刀切的中年太太,有“一絲不苟”的油雞攤女主人,有賣非常鮮美滷牛肉而要“定量供應”的六十歲老太太,等等。這些賣主都懂得誠信為本,他們熱情、樸實,“在傳統的市場內,我們充分體會出‘人性’的一面”。《台灣的夜市》、《從南到北吃小攤》使我們目睹了熱鬧非凡、價廉物美的市場景象。
台灣,正如作者所言:“她真的是山明水秀,民風淳樸。”
四、親切而流暢的表達
讀周先生的作品,總給人以親切感。我想,這除了作品本身內容的豐富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的視角和作品表達的方式。歸納起來,至少有以下三點:
1、平民化傾向。當今的許多作品,多在表現高樓大廈中的勾心鬥角、豪華住宅裡的豔情逸事、燈紅酒綠下的情色交易,這一類作品多給人以感官刺激,很少能引起精神共鳴,看多了不僅厭倦,而且厭煩。看周先生的作品,如同看北京湖同裡的故事和上海弄堂裡發生的事。這些事就在身邊和自己身上,親切、動人。同時周先生散文的特點,不是以抒情為主,而是在敘事過程中,關鍵處,畫龍點睛似的抒情達意,毫無矯揉造作之感,這在我以上的引述中看得很清楚。這非常符合一般人的欣賞趣味。這和作者的視角、心態有關。如果你想嘩眾取寵,眼睛向上,毫不關注百姓的冷暖,那麼,你的作品同樣會和群眾拉開距離。你不愛民眾,民眾怎麼會愛你呢?這叫做情感的等價交換。
2、傳統文化的積澱。無論周先生哪一類的散文中,都傳承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氣質特徵。其一是文風,古人說“文如其人”,這個“人”是指傳統的中國人,文風具有中國人的特質,這個特質,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和”字,具體來說就是:含蓄而不晦澀,大氣而不狂野,直白而不張揚。周先生的散文就有“含蓄”、“大氣”、“直白”的氣質特點。其二是將傳統的詩文、典故、傳說、故事等,有機地融入其中,既豐富了內容,又增加了傳統文化的氣韻。因此,讀周先生的散文,總感到是中國風味,中國氣派,很親切,很感人。
3、質樸流暢的表達。語言非常質樸,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質”,二是“樸”。“質”者,用語精練,辭必達意;“樸”者,樸實無華,沒有生詞拗語。表達十分流暢,猶如行雲流水,能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一方面取決於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思路的通達。周先生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歷和勤奮的實踐,使他在表達上達到了游刃有餘的境界。
感謝周嘯虹先生給我們帶來的豐厚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