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品之一:让人震撼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标签: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全景 |
让人震撼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曹利华
我迫不及待地推荐的第一件作品,不是“名人”字画,不是“权威”书画家,而是地道的农民,一位在家照看孩子、在家务农的41岁刚迈入中年的女性周丽君,她用闲暇时间,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即将完成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十字绣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艺,面对内容的浩大、设计繁复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的制作无疑难度很大。因此大量的十字绣作品,都是局部的;唯一中国最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成品,全图长22米,由37位设计师1年半研发,18位专业高等绣师历时180天绣成,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是众人所作,因此在风格上难免会不统一。而周丽君却是独自一个人完成了长22米、宽0.86米的清院版《清明上河图》,在风格上是统一的。
明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原作以工笔为主,以写意为辅;清院版《清明上河图》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
周丽君的作品由于是独自完成,因此全幅作品风格统一。中国绘画乃是散点透视,例如画一个立轴,山上能看见,水中能看见,房子里也能看见,是全方位的散点透视。以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为代表的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并且建筑在解剖学的基础之上。而清院版《清明上河图》既有散点透视,又有焦点透视,特别在周丽君的作品中,由于放大了将近五倍,这个特点愈加凸显了出来,使得整个作品错落有致,不仅保持了“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的特点,而且在人物情态表现上更为清晰、生动。
全景式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是极为稀缺的作品,一幅局部的《清明上河图》一般价位在20万元上下,而周丽君的这幅全景式的十字绣作品,不仅在规格上,而且在制作上都是超前的,因此在价位上不会低于60万元。
我推荐作品的原则是:不看身份、地位,而是以作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其价位参见当下价格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