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向学兄请教写格律诗

(2013-02-08 11:05:37)
标签:

格律诗

入声字

我向学兄请教写格律诗

 

曹利华纸条:六、八首我作了修改,请再指点,学弟敬候。

南山豹纸条:修改过的六、八两首都拜读了,两首中的字是入声字,只能作仄声用,入声字转化成平声者,自宋朝至于民国,会写律诗的人,向来无作平声用者,如今有所谓改革者以普通话四声调平仄,胡闹!后人是不会认为这是合律的,只会说他不懂律体,奉劝吾兄勿学此辈。八首一缕线字,也是入声字,是仄声,此地最好改平声。

 

曹利华纸条:学兄的提醒非常好,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争论,王力、启功格律诗论中我也没有注意到他们强调这个问题,启功对这个问题似乎更宽泛一些。入声字对于我们这些闽、粤、吴语区的南方人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我们日常话语中就带有入声字,我在写诗时往往是注意入声字有没有转换上的错误。学兄提醒后,我倒开始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想这里最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普通话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对地道的北方人来说,他们怎么办?那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格律诗,都用入声字,朗读起来是什么味道?“南腔北调”,好听吗?这还真值得探讨。108部平水韵中收集了上千个入声字,有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的语音相近似乎还可以,如果反差很大的字就困难了,读起来别人就听不懂。而好诗一定是要听的。这就是学弟的疑惑,望解惑,切盼指教。

 

南山豹留言: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多读唐诗及宋以后至民元时期的律诗,便会明白他们不必前人聪明,恰恰是自己傻了。这和今天读来顺口不顺口无关,要顺口就写顺口溜。宋元诗人,不去改造律诗,而是根据近古音系创造出宋词元曲,律诗的格律一依唐人,不敢易辙,科举考试更是严格,不合律就绝无登科的希望。金沙水拍云崖暖,他并没把字当平声呀!入声字在宋朝已派入平上去三声,然而自宋以后,南北诗人写律诗,无不把入声字作为仄声用,他们不傻,倘若他们把入声字派入平声者作平声用,考试必定落榜,并被嗤笑。律诗格律是建立在中古音基础之上的一种诗体,如用近古或今音写律诗,无异于取消律体,这个道理很简单,有学诗者说杜甫好些律诗不合律,他认为杜甫不应把平声字(入声)当仄声,这不成了笑话吗!今人不会玩律体,尽可以写不讲平仄的自由诗,何必授人以柄呢?再说我们的后人,也不会承认那些不辨入声字的所谓律诗,否则,唐人的律诗反成了不合律的律诗了,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吾兄如要写律体,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改革家,他们必定贻笑大方,也会贻笑后人。

 

曹利华博留言:长见识了,亏得我写的东西,没有冠之于格律诗,如学兄所言律诗的格律一依唐人。以后我也可以试着写写,仄声字丰富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写起来可能会更顺手,至少以前的这种顾虑可以打消了。我是不怕入声字,而怕北京音。见笑! 

 

南山豹留言:其实,入声字派入平声者,也就二百多个字,弟在《袖珍诗韵》附录中曾开列出这些字,倘方言母语中已无入声字,最笨的办法就是把这二百多字都背下来,碰到时记得读成仄声,问题就解决了。

 

曹利华留言:好办法!那我只能向你索要了,《袖珍诗韵》还有吗?我正好系统学一学。

 

曹利华留言:我已经在网上查到了这个表,那本书如果还有的话,我还是很想要。

 

南山豹留言:这是多年前编的一本小册子,早就没了;前年到琉璃厂看到古籍书店还在卖,而今不知卖完没有?可以网上查一查,有时网上可以购到,弟常在网上购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