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行之一 遇龙河漂流
曹利华
在我的文章里多次写到桂林、阳朔,但是我并没有去过,只是想象。这次真的来到了这里,才真正知道想象与身临其境有多么大的不同,真正体会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语)的美妙。
夜幕降临,大巴缓缓驶入阳朔市区,灯红酒绿的街市却是镶嵌在座座高山之间,细雨濛濛,烟雾缭绕,我们仿佛不是坐在车上,而是漂浮在空中。这种山以楼为伴,楼以山相依的格局,将大自然和人居融为一体,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追求和理想。
遇龙河漂流,需坐上竹排,竹排有单人和双人两种,由有限的几根碗口粗的竹子捆绑而成,两头微微翘起,我想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水上航行工具了。


初踏上去,确有些胆战心惊,因为竹排窄得很,两边又毫无扶手,只要稍一倾斜,便会掉入水中,我拽着夫人一下子就坐进了简陋的竹椅。可是,说来也怪,不到半分钟,紧张的心理顿时消散。眼前是无数往来穿梭的竹排,我们平稳地行驶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侧脸就能见到水中同行的游鱼,水中山峦的倒影缓缓向后移动,我们好似在水上漫步行走,迎着阵阵细雨濛雾,如同步入了仙境。摇浆的阿哥笑着突问:“还怕吗?”,“不怕,一点不怕!”我们连声答道。阿哥边摇浆边向我们述说着两岸山峦的俗称,什么元宝山、卧狮山、乌龟山、九仙女……,我们似是而非地默记着……。



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倾泻的流水,发出哗哗的水声,原来我们的竹排是逆流而上,夫人突然兴奋地问:“我们能上去吗?”我连声说:“不去,不去,太危险!”阿哥告知:“人先下来,竹排由岸上的人拉上去,然后你们再坐上滑下来。”这时我们看到数只竹排接二连三地从上流堤坝冲向下流堤坝,水花四溅,伴随着阵阵呼喊声,我吓得不知所措,嗫嗫自语,“行吗?行吗?”这时我已被夫人和阿哥连扶带拉地拽上了竹排,夫人指着滑下的竹排,连声安慰我,“你看,一点都不危险!”竹排转了一圈,驶向堤坝前,阿哥提醒我们,“脚抬起来,伸直!”我们遵命照办,有了一股豁出去的勇气,我闭着眼,只听得夫人在一旁兴奋地叫喊:“伸出手指!伸出手指!”




顷刻间我们滑了下去,我如同被抛出去似的,瞬间我们已经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了,此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看,上坝与下坝落差足足有一米多,竹排腾空而下,上下衔接却是如此流畅,这里需要多么精确无误的计算,竹排两头微微翘起的角度,看似简单,却不是随意而为的,不由想起庄子对“以天合天”的解释:“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与!”当人的智慧与自然规律相统一的时候,人与自然就和谐相处了。


当竹排向回行驶的时候,我俨然像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告诫别人应该如何如何,在竹排顺流而下又经过一道水坝时,我对夫人说:“抬起脚,伸直!”夫人和阿哥都笑了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