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塞罗那的秘密

(2012-04-20 20:30:51)
标签:

杂谈

瓜迪奥拉曾把巴萨喻为一座大教堂。

瓜迪奥拉说,上世纪70年代为巴萨效力并在之后成为教练的巨星克鲁伊夫是这座大教堂的创造者,自他以后的人只不过是在不断翻新这座大教堂。

瓜迪奥拉一直在寻求创新:如果大街上有个路人谈论足球的观点很新颖,他会驻足聆听;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足球;他不仅从荷兰籍教头范加尔那里吸取经验,也从他曾效力过的防守之乡——意大利球队布雷西亚和罗马——学习心得。

尽管瓜迪奥拉不愿在媒体面前透露自己的想法,但我们还是能从巴萨的比赛中看的一清二楚。   

 

克鲁伊夫或许是足球史上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大部分思想都是关于进攻的。他过去常喜欢说只要巴萨能攻入五球,他就不介意丢掉三球。同样,瓜迪奥拉也想打入五球,不过哪怕只丢一球他都会很在意。如果巴萨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教堂,那么瓜迪奥拉就用拱梁结结实实地加固了这个教堂。

在巴萨本赛季前28场联赛中,他们只丢了22球。

下面就是一些瓜帅的创新或者说是巴萨的秘密:  

 

1. 高压反抢原则   

 

在去年五月曼联和巴萨在温布利会师欧冠决赛之前,弗格森爵士声称巴萨压迫对手从而夺取球权的能力是“惊人的”。爵爷的这个观点恰恰反应了瓜迪奥拉的创新。弗格森坦言2009年在罗马的欧冠决赛当中红魔并未找到应对这点的良策,他觉得温布利之战或许将有所不同,可结果是曼联依旧御敌无术。   

巴萨一旦丢球就会立即展开反抢。此时(译注:指己方刚丢球,对方刚获球权)是展开高压反抢的绝佳机会,因为刚刚抢下足球的对方球员此时是很脆弱的:他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并把视线集中于周遭以完成铲断或拦截。这就意味着他现在视野狭窄并可能相当疲倦,如果他想重新对球场局势有所了解通常需要两到三秒的时间。因此,巴萨就会在他将球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友之前尝试反抢。  

 此外,如果对方在他们自己的禁区断下巴萨的皮球,巴萨通常会立即反抢,这样抢到了就可以直面球门。这种战术造就了拥有抢断精神的梅西,这位短小精悍的球王拥有超过地球人的快速反应以至于经常能在丢失球权的瞬间再次抢回皮球。  

 通常情况下,领导巴萨展开反抢的恰恰是丢球的那一位球员,不过他永远不会独自反抢,附近的队友都会加入到行动当中。如果仅有一到两名巴萨球员展开高压反抢,那么对手将很轻松地将球传出。  

 2. 五秒原则   

如果巴萨不能在五秒钟内将皮球反抢下来,他们就会后撤并搭建一个紧凑的十人防线。防线最靠前的球员(通常是梅西)和最靠后的球员(通常是普约尔)之间的距离只有25到30米。在这样紧凑的队形下任何对手想要轻松突破都很困难。2009年罗马的欧冠决赛就是巴萨紧凑防线的绝佳例证:无论曼联何时夺得球权,他们都将面对11名站位准确的巴萨球员,这些球员站在相应位置并实际上产生了一种宣称“有种就来试试”的效果。  

 无论是高压反抢还是搭建紧凑防线,对于巴萨来说完成这样战术易如反掌,因为在比赛大多数时间内球员彼此间离的都很近。尤其是哈维和伊涅斯塔,二人很少远离足球的行进区域。克鲁伊夫最近告诉前英格兰队主教练、现任荷兰特温特队主教练史蒂夫-麦克拉伦:“你知道巴萨为何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反抢下足球么?因为他们的传球距离不会超过十米,所以他们为反抢而跑动的距离也从不会超过十米。”   

3. 反抢的更多细则   

一旦巴萨搭建了紧凑的防线,他们会等待最佳时机来展开逼抢。巴萨不是随便说抢就抢,相反他们有一套极为精妙的提示方式来告诉他们何时上抢。一种情况是当对方控球没控好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把球停大了,他就得低头追球,也就不可避免的丧失了对场上情况的观察。此时就是附近巴萨球员展开围抢的时候。   

这里还有另一种提示上抢的方式:当对方控球球员转身朝向自家球门时。一旦他这么做,就意味着他的选择变少:除非巴萨给予他时间转身,否则他再也不能向前传球。显然,巴萨绝不可能给他时间转身,球员们会迅速围抢控球者,逼迫他将球回传,然后巴萨就自然而然地争取到了战略空间。   

4. 三加一原则  

 一旦对手在巴萨禁区附近拿球,加泰罗尼亚人就转身成了意大利人——也就是说,巴萨将使用被他们自己称之为“三加一”的原则:四后卫中的一个将会上前抢断控球者,而其余的三名后卫将会在上抢者身后2-3米处形成一条锁链。这样的防守方式提供了双层保护。瓜迪奥拉这个战术传承自意大利,但是却少有其他顶级球队使用这个简单却有效的办法,很让人困惑。   

5. 按部就班原则   

当巴萨获得球权时,他们的行动不同寻常。大多数强队将皮球易手之际——在篮球当中,这称为“失误”——看做是至关重要的时刻。此时,对方球员通常不在位置上,所以如果能打出快速反击,那么进球的机会将相当大。像曼联和阿森纳这样的球队经常尝试在获得球权之后的三秒之内完成射门。所以,这些球队中获得球权的队员常常要迅速做出传球。克鲁伊夫也是这样的思想。   

但当一位巴萨的球员夺得球权时,他通常不会寻求快速传球。这一点反映了俱乐部的独特态度:一位球员能夺回球权本身就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他无需再做其他事情。他唯一要做的只是简单地把球传给附近的队友。巴萨的逻辑是为了夺回球权,球员会毫无例外地丧失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所以在当时,他绝对是最糟糕的传球手。   这种逻辑意味着巴萨并不依仗灵机一动的非可控因素。球员们只需花些时间各就各位,然后大张旗鼓地向对手表示“好了,我们来了。”对手当然知道巴萨接下来要怎么做,问题是即使如此也很难阻挡他们。   

此原则的唯一例外就是如果巴萨的球员在对方禁区附近夺回球权,那么他可以径自寻求破门。   

6. 控球制胜原则   

发轫于克鲁伊夫时代的控球原则一直是巴萨的杀手锏。大多数球队并不太在意控球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控球率高也会输球。但是巴萨可以将控球率始终控制在65%到70%。在上赛季的西甲比赛中,他们的平均控球率为72%;今年伊始到现在,平均控球率为70%。  

 强调控球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当你控球时,对手无法射门。像巴萨这样缺少优秀断球者的球队需要通过控球来完成防守任务。瓜迪奥拉也曾说过,皮球不在脚下的巴萨是“很糟的”。   

第二,如果巴萨控球,对手将不可避免的被牵着鼻子走,这无疑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哪怕当对手抢下足球时,他们也已精疲力竭而在巴萨的高压反抢下立马缴械投降。控球可以让巴萨进入良性循环。   

巴萨太过钟情于控球以至于像皮克这样的后卫都敢在己方禁区里玩复杂的传球而不是简单的大脚解围。在任何其他球队中,门将大脚解围都至少是不被禁止的。比如在英格兰,乔-哈特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大脚解围是很常见的。这无疑是英格兰足球的缺点,但其清晰地揭示了英格兰足球认为对于“门将不能传球”这一观点并不需要做太多改变。但是巴萨的想法就截然不同。   

作为巴萨的夙敌,皇马教头穆里尼奥一直在尝试利用巴萨热爱传球的特点。在去年12月于伯纳乌举行的国家德比中,深知巴尔德斯不会大脚解围的众皇马前锋在比赛开始后就时刻压迫巴萨门将。结果本泽马在开场23秒后就利用巴尔德斯的一次传球失误闪电破门,但之后巴尔德斯仍然继续巴萨传控足球,巴萨也以3比1的比分逆转了比赛。按巴萨建队思路培养出的门将所独有的特点是他们可以像场上其他十人一样传、控、跑——抛开巴萨,这种特点只有阿贾克斯培养出的门将具备,比如范德萨。  

 7. 一秒适应原则   

没有别的球队像巴萨一样踢球。这既是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因为由于局外人需要花大力气学习这套系统,所以外来球员很难融入到巴萨的体系中。巴萨过去有只买顶级球员的转会政策——虽难令人信服,不过这些球员都有实力进入世界前十的行列——但这些舶来品大多最终折戟于诺坎普,不仅亨利、伊布如此,甚至像比利亚这样通过为国家队效力而深知巴萨球风的球员也在断腿前做了好久板凳。  

 前巴萨总经理若安-奥利弗在解释球队转会政策的风险时提到了“一秒适应原则”——转会成不成功在一秒钟之内就可以看出。如果因不清楚队友的踢球方式导致自己需要以超过一秒的时间来判断队友下一步的选择,那么这次转会多数会以失败告终。一场比赛就能看出新球员注定失败。   

佩德罗不是巨星,但由于他成长自拉玛西亚,所以他能比其他地方的球员更好的演绎巴萨的足球哲学。佩德罗在拉玛西亚从小就沉浸于传球游戏,他尤其喜欢克鲁伊夫也钟爱的六对三游戏。诚如克鲁伊夫所言,足球是舞蹈艺术。   

没有多少人能如此思考,这就是为何大多数巴萨球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这一点更像是一种必要而非随机选择,显然迄今为止这种做法还是很奏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