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宝安赋》的几点看法(重发)

(2020-01-05 04:48:35)

对《宝安赋》的几点看法(重发)

高致贤

  

读过《宝安赋》(征求意见稿),想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赋”的体裁表现出来了,气势大,语言美,引经据典,写得生动,虽然有的语句借鉴斧痕较重,但在作赋上是常见的,不失为一篇较有价值的初稿。为让作者将其修改得更为完美,提几点意见供作者参考: 

1   宝安辖区的界定应弄清。是以现在的宝安区为准,还是以历史上的宝安县而论?新、老宝安的地域不同,若不事先定准,作者心中无谱,取材、用典就会超越范围,地域特色因之冲淡,使读者认为这写的不是宝安,而是深圳,或别的地方。放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那就不叫《宝安赋》了。《宝安赋》就是要具有十分鲜明的宝安特色,让人一读就知道这写的是宝安,不是写深圳。宝安只是深圳的一个区,必须摆正区与市的位置,不要将其它地方的特色“借”过来,更不要去“抢”市里的特色。市里写区仍为市,区写市里就不区了。

2   此稿中有的典用得很好,如“文公赋诗,千古绝唱伶仃洋”,伶仃洋就靠宝安,假如福田来写就不好了,写入龙岗更不行。因而,我觉得本赋中的“高新技术一枝独秀”,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在宝安,就像写的是南山区了;“贡荔枝于京华”,似与高州有关; “百余年间,孕育东方之珠”,似乎又扯到香港去了;“春天的故事大地响,世纪老人南海画圈”,写“市赋”更为确切。这些典故不是不可用,是要将它怎样与宝安联系起来写,不使它游离于宝安之外,使人有生搬硬套之感,还可能引起外地非议。因为题目大,用典多,文章就显得太散,虽然当代散文不太讲究形散神不散了,但作赋这还是要讲究的。

3   看者容易作者难,“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要靠作者来修改,光凭读者单方面纸上提意见,不与作者直接交流、互相启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建议区里召开一次审(改)稿会,由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区党史研究室、区志办、文化局等单位,本赋作者和部分热心为本赋提修改意见并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参加,让大家面对面的促膝谈心、共同研讨、互相启发,使作者充分听取各方面提供的题材和建议,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将此赋修改得更好。

井蛙之见,冒昧写来,旨在表一个宝安住户之心愿,尽一个宝安市民之义务,仅供参考,还望不吝赐教!

   邮编:518101  电话:27594115地址:宝安38区中南花园4A2 503室高致贤20052005116日于中南花园

附;宝安赋(征求意见稿)于后

文化地理       何开四 

  伟哉神州,大国泱泱;宝安古邑,葱茏一方。迎大亚湾之朝暾,送伶仃洋之夕阳;接珠三角之芳邻,拥南国万顷之海疆。得风聚水,隐秀开泰;厚德载物,地纳万象。高山藏宝蕴安,江海溢彩流光。龙腾幽谷,凤鸣高岗,江山代有才人出;紫气氤氲,八面来风,巍巍乎南方之强!
  往事五千年,涛声话春秋。先贤尧舜禹,声教讫于四海;三代夏商周,依稀百越之族。秦扫六合,天下一统;先民南迁,民族和融。垦农田于山野,贡荔枝于京华,养鲜蚝于沙井,煮盐卤于沧溟。县治肇始,东晋建城;百代风华,于斯为盛。黄舒孝行,德被参山乔木;文隽道长,书院绛帐授经。县史为国史增色,宝安共时代同行。文公赋诗,千古绝唱伶仃洋;大宋悲歌,一代王朝叹沉沦。长风破浪,三宝太监出海口;屯门抗夷,火烧艨艟抒豪情。及近代,国势维难,万家墨面,风雨如磐。何期岭南多豪俊,碧海丹心荐轩辕。壮矣哉,九龙海战,血染征袍写青史;悲耶夫,神州陆沉,香港割让金瓯残。大风起兮云飞扬,志士扼腕易水寒。巾帼毓秀,忠肝义胆气如虹;庚子首义,辛亥革命肇其端。曾记否,秘密营救壮山河,东江纵队斗敌顽;曾记否,江南支队扫残云,东方朝霞出海天!
  斗转星移,一百年沧海桑田;春秋代谢,五十年风云色变。堪称华夏名区,敢为天下之先。千年一回强国梦,历史选择我宝安!春天故事大地交响,世纪伟人南海画圈。历史新韵,中国改革自兹起步;开天辟地,深圳特区盎然兴焉。承百代风华之余烈,借毗邻港澳之渊源;召天下英雄为我所用,集四方贤士共商发展。叹万千民工,挥汁如雨襄大业;喜海外侨胞,心存桑梓多贡献。发唱惊梃,改革开放探路者;空谷传音,几多伟业天下传。宝安股票,一石激起千尺浪;万丰模式,昔日乡村换容颜。洗足上田,招商办厂,“三来一补”嚆矢风流;筑巢引凤,引凤筑巢,三资企业五洲勾连。与时俱进,高瞻周览;执政为民,科学发展。山水开画境,弦歌赋新篇;高新技术一枝独秀,集聚效应气象万千。出机杼,开风气,求新知,源头活水,不绝而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上下同欲,步步为先。看今日之宝安,政通人和,物阜民丰;江山锦绣,集凤翔鸾。南海潮涌,万丈高楼平地起;赤湾胜概,“宝安制造”扬征帆;羊台叠翠,生态城市花千树;杏坛葳蕤,文明新风春满园。江海会津,洪波涌起,泛珠三角惊艳于世;群龙出海,世纪宝安,日新月新嘉华年!
  细检千年青史,环顾五洲风雷,雄州雾列,名城星驰。然以南海区区一地,起秦汉而迄于今,国之有危,则奋然而起;国之有难,则杀敌请缨;国之新运,则勇立潮头;国之改革,则呼啸前行;百余年间,孕育东方之珠,生长一夜之城;有自强不息之精神,无陈滞猥劣之积弊;有爱国爱家之传统,无离心离德之陋习;有开拓创新之豪迈,无偏居一隅之萎靡;浩浩乎海之襟怀,峻峻乎山之气节,念天地之悠悠,非宝安而为何哉!斯地也,不负皇天后土、尧邦禹甸;斯民也,不愧泱泱中华、炎黄祖先。是以宝安之谓,非特一地之藏宝蕴安,亦国之重宝,国之大安矣!盛世和平,地阔天蓝;惟祝惟颂,赋以咏言:山何巍巍,海何澹澹;青春中国!吉祥宝安!

                                                              2005-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那个小回归
后一篇:这要怪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