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个版本来自于全能星战的戏曲环节比赛中,胡彦斌的参赛歌曲
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VJ51pRrzM/
这首日本版的《爱我憋走》被张学友翻唱成《秋意浓》以后,在原作的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基础上,加入了场景化的暗示: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啊,愿只愿人在风中,聚散都不由我。这样可以看成这首歌的2.0升级版,从内容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更新。
之后这首歌被无数华语乐坛的歌手翻唱,但充其量都是2.0版本的兄弟姐妹。2.1,2.2之类的,逃不出张学友的五指山禁锢。直到胡彦斌这个推出了《秋意浓》3.0加强版。这首歌得到了超级赛亚人第三次变身。
胡彦斌的3.0版一人分饰了三个角色:首先出场的京剧男性进行时髦的旁白,然后开始吟唱讲述当年的爱情故事。随后胡彦斌用京剧青衣的唱法塑造了那个情人的女性角色,这一段都是属于Part1:
前世。接着是Part2:今生。用流行唱法,再唱一段思想起,有点大话西游的味道,当年的遗憾,转世之后再续的宿命感。随之立刻,京剧老生再次灵魂附体,告诉大家前世的记忆并没有遗忘,我还是那个我,而你现在又在何处呢?
完成了这样的安排以后,理想的状态是现代版今生今世的女主角闪亮登场,但是这里有个技术难题,就是流行唱法中男人唱出女人的感觉比较难。以前京剧因为起初禁止女人登台,所以都靠男人扮演,自然而然就把这个很不自然的假声进行风格化的艺术处理,让有中华文化背景知识的华语圈听众都形成这种假声就是女人的固定暗示。可是在流行音乐中没有这么变态的性别歧视规定,导致再用这种假声扮女人就会非常不自然,只有很少的人才能掌握。
既然没有非常合理的办法来反串,而胡彦斌又想保持原汁原味的京剧唱法。于是他这个版本就干脆只采用三元叙事,之后不安排现代女主角,而让另一位青衣演员再度扮演胡彦斌之前自己演过的前世情人,和胡彦斌现代版男主角同时演唱跨越时空的爱恋。
三缺一的阵容自然而然的让听众潜意识产生疑问:这辈子今生今世的爱人去哪了?小胡怎么还是单身狗?![[doge] [doge]]()
所以说胡彦斌版本的《秋意浓》是这首歌里程碑式的第三次重大突破。直接无痕嫁接中国传统文化,把一首日本经典作品彻底汉化加字幕。人人影视应该请胡彦斌加入。
以上还只是就歌曲立意而谈。
然后分析一下胡彦斌的艺术眼光和战略思维:
借用这次戏曲竞赛的主题,胡彦斌在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戏曲的元素如何让现代的听众合理的坦然接受。
因为戏曲本身其实是过去的流行唱法,那么用过去的素材,当然应该讲叙过去的故事。这样表里是统一的。如果你硬是用戏曲去讲叙今天和女朋友闹矛盾,互相在qq上拉黑对方。肯定很围合。时空感不统一嘛。那么好,讲过去的爱情故事,然后和现代流行唱法结合起来,那么过去和当下如何统一?胡彦斌考虑到了前世今生的转世轮回概念。让过去的爱情,在现代复活。男主角是同一个人。这样就合理了。
所以和其他参赛歌手完成比赛任务不一样,胡彦斌给自己设立的任务目标并不是比赛本身,而是民族音乐如何现代化,如何国际化的问题(国际化前提是市场化,听众愿意买账,这个请看我昨天总结的老锣的乐评微博)。接着面对这个挑战,胡彦斌发现了前世今生的融合办法。这个概念其实和陈奕迅的1874这首歌也是很像的,都是XX74年(秋意浓3.0版本是同一个秋天发生),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觉,那种百年爱恨的沉重感。所以不谈歌曲是否好听,本身胡彦斌和同场其他的歌手的格局档次首先就拉开了差距。这不是在黑别人,是事实如此。
至于编曲和唱法技术,都是在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去组织建立的事情。当一个作品本身的idea被如此完整的表达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去关注技术,而只会好好地感受到音乐人的诚意和态度。
建议已经看过的朋友们,在看完在下的评论全文后点击视频重温。
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VJ51pRrzM/
(喜欢本文的话就打个赏吧!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