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再度重相逢

标签:
枚庸随感杂谈老友重逢 |
分类: 日记随笔 |

决定去成都和重庆时,我是犹豫的。
十七年前,汶川地震后,我作为江西“关爱大使”,去过一趟四川,走了成都、乐山、绵阳、自贡、雅安等多个城市,夫人前两年也曾在成都进修过一个月。
最终选择成都的主要原因,是答应过女儿,带她们去看大熊猫。上个月初,陪着呵呵汐汐去南昌动物园,兴冲冲跑去熊猫馆,谁成想唯一的大熊猫“美灵”回四川养老了,当时就跟她们说,有机会带她们去成都。
难得的八天长假,夫人恰好也能空出时间,一大家六口人集体出游,实在是不容易。再加上汐汐总在念叨,还没坐过飞机,“十一”前毅然订好南昌飞成都的机票。
于是,有了这一场随性自在的旅行。二号中午出发,四号下午离开成都,途中闲逛宽窄巷子、锦里古街、春熙路、太古里、大慈寺、武侯祠等处,所见皆是人挤人、肩并肩,深感假期旅游并不悠哉。
特别是在大熊猫繁育基地,为了多看一眼它们的可掬憨态,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无奈我只能扛起汐汐在肩头,结果呵呵不乐意了,进不去、看不到,眼泪都流了出来,看着让人心酸。幸好后来瞄上了几眼,可谓不虚此行。
抽空晚上在四川省川剧院看了场芙蓉国粹川剧秀,体验了把“变脸”等戏剧魅力,呵呵看得非常认真,算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或许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四号下午,高铁至重庆,父亲之前来过,我也是第二次到,但过去十几年了,且当年只是开会,没有真正游玩。此番令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对导航失效这件事,有了深切的体会,手机定位都是漂的,根本找不到路。
前面我说成都人太多,别人就告诉我重庆更甚,不以为意。当天晚上,夫人想去洪崖洞,结果天桥都是限流的,只下不上,一大家子人被迫“流落街头”,只看了个侧面景,关键是跨江大桥都让给了行人,还被占满。
本打算让呵呵汐汐到白公馆、渣滓洞接受把红色教育,又怕人多太拥挤。此时,恰好看到有“重庆·1949”大剧院的演出,广告语很好,“用一座城的记忆,致敬一座城的精神”,以话剧的形式,把重庆解放的故事都讲明白了。
呵呵非常专心地观看,还跟我讨论先烈的事迹。当“小萝卜头”母亲开口唱时,我不禁潸然泪下。更有意义的是剧目尾声,全场挥舞着五星红旗,高吼“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让这个国庆变得特别起来。
重庆三日,不想在人潮里涌动,也打卡了解放碑、磁器口和著名的李子坝“轻轨穿楼”,望江楼里吃个饭,窗外看看嘉陵江,远眺过两江汇流的朝天门码头。
几天的假期很短,外面的日子终归是他乡,中秋之夜返回南昌。故地重游,想起了青春年少的时光,曾经自己是多么意气风发、勇往直前,如今却已是年近不惑。
想起这两天比较火的段子,王世坚的经典语录,“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真像是我们的人生写照,往事不堪回首。
除却陪陪家人,这其间我也有点私心,趁着旅行的机会见见老友,都是大学毕业后十几年没见过面的兄弟伙儿。久别重逢,聊起年轻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真的老去。
成都与周江训吃了顿火锅,当年他是校学生会主席,我是校团委副书记,在一起共事多年。重庆见了邓凯元,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之一,父母还回忆起当初到我家过中秋,不经意间,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情。
其实重拾过去,我们都曾经一无所有,如今各自拖家带口,生活平淡中不失美满,事业相对稳定,应该值得庆幸。不禁想起“重庆·1949”里的台词,“忘了我们!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替我们好好享受这幸福的生活吧。”
时隔十几年,成都重庆游,在故地见到曾经的老友;再度重相逢,愿我们还是当初的少年。
写于2025年10月9日午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