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清明前思
2025-04-03 12:51:43
标签: 枚庸 散文 随感 杂谈 清明
枚庸
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对于清明的意义,年少时并不懂得。大学期间,以及初入职场的前些年,大多数清明假期,我都用来了踏青游玩。比如,去婺源看油菜、到武大看樱花……
祖辈们就客居外乡,曾祖及以上先人的坟茔都在永新和南康。印象中,我对于清明祭祖,是没有强烈意识的。况且那时候,祖辈四位老人尚健在。
崇义地处赣西南,距永新县龙田乡几百公里,基本难得回去。加上爷爷奶奶年纪偏大,实在经不起长途奔波折腾。不过南康是邻县、离得近。外公身体硬朗时,倒是一直坚持冬至要扫墓,清明好像也几乎不回去。
后来随着我结婚、生女,尤其是先后转岗防汛和应急管理工作,清明返乡机会越发的少。清明时节,往往迎来降雨过程,由于职业特性,总得随时待命、做好准备。
最近这几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继离我而去,清明开始伴着牵挂与思念,才愈发理解北宋诗人黄庭坚笔下的情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犹记得,外公离世那年的清明,我恰好防汛值班,无法回去扫墓,只能面向南方,面向小城和外公的方向,默默送去深深的挂念,然后在《又见清明》中写道:“外公,清明未见,待来日,我回小城,再去看您!”
正如我去年清明的感慨,“返乡,祭祖,清明才有了意义”。兴许是长辈们都渐渐老去,自己也年近四十,更加怀念故亲曾经温存、珍惜生者仍能相聚的时光。
今年清明,依然有返乡的想法,但夫人没有假,得坚守医护岗位,又让人有些犹豫。父亲提前到了崇义,与母亲商量后,最终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去。
计划今天下班后启程,可当前几天准备买高铁票时,却发现全部售罄,只能先候补几趟车。所幸,昨天成功兑现晚上七点一刻的票,十点前应该能到崇义。
不禁想起南宋诗人高翥的句子,“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是否会像是明天山头墓前,现实场景的写照?
前年,我曾有过“清明无雨心落泪,逝亲不再犹若在”的表达。据说今年清明的天气,也以晴好为主,尽管没有阴雨的衬托,但无法抑制对先人的哀思。
后生站在祖辈坟头,有着些许陪伴。此时的墓穴,不再是人生终点,而是连结几代人的生命延续。
写于2025年4月3日午间休息
随感|清明前思
枚庸
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对于清明的意义,年少时并不懂得。大学期间,以及初入职场的前些年,大多数清明假期,我都用来了踏青游玩。比如,去婺源看油菜、到武大看樱花……
祖辈们就客居外乡,曾祖及以上先人的坟茔都在永新和南康。印象中,我对于清明祭祖,是没有强烈意识的。况且那时候,祖辈四位老人尚健在。
崇义地处赣西南,距永新县龙田乡几百公里,基本难得回去。加上爷爷奶奶年纪偏大,实在经不起长途奔波折腾。不过南康是邻县、离得近。外公身体硬朗时,倒是一直坚持冬至要扫墓,清明好像也几乎不回去。
后来随着我结婚、生女,尤其是先后转岗防汛和应急管理工作,清明返乡机会越发的少。清明时节,往往迎来降雨过程,由于职业特性,总得随时待命、做好准备。
最近这几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继离我而去,清明开始伴着牵挂与思念,才愈发理解北宋诗人黄庭坚笔下的情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犹记得,外公离世那年的清明,我恰好防汛值班,无法回去扫墓,只能面向南方,面向小城和外公的方向,默默送去深深的挂念,然后在《又见清明》中写道:“外公,清明未见,待来日,我回小城,再去看您!”
正如我去年清明的感慨,“返乡,祭祖,清明才有了意义”。兴许是长辈们都渐渐老去,自己也年近四十,更加怀念故亲曾经温存、珍惜生者仍能相聚的时光。
今年清明,依然有返乡的想法,但夫人没有假,得坚守医护岗位,又让人有些犹豫。父亲提前到了崇义,与母亲商量后,最终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去。
计划今天下班后启程,可当前几天准备买高铁票时,却发现全部售罄,只能先候补几趟车。所幸,昨天成功兑现晚上七点一刻的票,十点前应该能到崇义。
不禁想起南宋诗人高翥的句子,“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是否会像是明天山头墓前,现实场景的写照?
前年,我曾有过“清明无雨心落泪,逝亲不再犹若在”的表达。据说今年清明的天气,也以晴好为主,尽管没有阴雨的衬托,但无法抑制对先人的哀思。
后生站在祖辈坟头,有着些许陪伴。此时的墓穴,不再是人生终点,而是连结几代人的生命延续。
写于2025年4月3日午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