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枚庸感慨寄语 |
分类: 日记随笔 |
【写给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源清文学社的学子们】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学的意义。当然,涉世不深、思想未至、阅历有限、学识尚浅,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答案并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能轻易得出的。
爱上文学,源于表达的需要,尽管从小便有对写作的爱好,但真正恋上文字,最初是在中学懵懂的年纪。萌动的情感需要找到一个寄托,这时候文字便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严格起来,那时的作品或许算不上文学,更像是自我的呢喃,暗恋的表白,或者说,内心的交流。
只是写着写着,文字的表达变成一种习惯,这时候,文字里不再只是懵懂的爱情,开始有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认知,对世界的叩问,甚至是对心灵坚守的固化剂。
我们都说未来的生活不可预知,谁也不清楚下一秒将发生什么?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有那么一个阶段、一段时光里,开始变得迷茫,开始找寻不到方向。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你总会有自己最初的梦想,最真实的渴求,和对未来勾画的希望。我们将如何坚定地朝着心中的路走下去,不论是爱情、是事业还是我们终将面临的一切,这时候,或许文学的力量就得以体现,它能给你无限的可能。
回想走过的近三十年时光,在我人生最痛苦的经历时,都是文字成为我最坚强的支撑,爱情种子最初的萌芽,它诉说着我的情愫,是对那个女孩的隔空对话;两度的高考失利时,它诉说着我的挫败感,是让我重拾勇气的强心剂;经历名利浮华后,它诉说着我的反思,是教会我保持谦逊的警示录;身处体制迷茫中,它诉说着我的困惑,是让我找到方向的指南针……
“文学,是一生的坚守”,很早以前的一次高校讲座,我用了这个题目。我真的有种想法,文学是与人相伴相生的,它不是生命的附属品,也不是生活的调味剂,而是在血液里流淌的成分。再后来,我在很多不同的场合,都用了“有梦就有远方”作为讲座的题目,我想这个梦,应该也可以算是文学梦。而我自己,也正是做着这个梦,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不管经历怎样的境遇,一步步在仿徨中,徘徊着,又坚持地走下来。
从出版处女作,到三部文集,今年正计划第四部集子出版。从四年学习水利专业,到考入水利系统,进入水文部门,参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从事过青年工作、干过宣传、搞过党务,现在又接触防汛抗旱。这期间有过浮躁,有过苦恼,也有过困惑,有过伤感,但最终,是文字教我反省,让我清醒,使我平静,学会在不同的际遇下,越来越从容地面对,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振宇老弟嘱我为水院学子写篇文字,说谈谈文学感悟,对学子们提点寄语时,我欣然答应。但迟迟未能完稿,几番提笔,又数次搁置,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岗位的调整,很多繁杂事务需要应对;另一方面是我也在思考,对文学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我该对这些比我小十岁甚至更多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前面说的话,大抵是我对文学的粗浅认识,及在个人成长路上的一点点感悟。至于对学子们的话,我想说,我们是幸运的,在这个日益浮躁的世界里,我们还能够因水结缘,因文结友,一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一起坚持文学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水院有文学好的土壤,“勤之水清”的校训,数十年传承的优良校风学风,积淀下的厚重文化氛围,植根于江西水利特色的水文化、水生态文明成果,都足以让源清文学社走得更远,办得更有自己的“水”味道,我们应该珍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走进水院,便开启了与水的不解之缘,将来,我们还将如百川归海一样,流淌在江西甚至全国各地,翻腾着每一朵浪花,最终汇聚在水利事业这个大海洋。我相信,文学会让这些水利之花绽放得更艳丽、更灿烂,折射出令我们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后,愿源清文学社越办越好,愿江西水院学子在将来数十年光阴的未知生活里,因文学而展现更多的可能,因文学而绽放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