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枚庸没用
枚庸没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014
  • 关注人气:15,5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棠荫随想

(2015-12-15 21:57:12)
标签:

杂谈

枚庸

分类: 散文游记
棠荫随想       棠荫,是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学术交流区所在地,一个鄱阳湖中央的渔村小岛。因为工作关系,今年八月脚伤恢复以来,到岛上已有十次之多,心情从最初对欣赏大美鄱湖风景的好奇、兴奋,也渐渐变得习以为常。
       仍记得当初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岛时的情景,土质的码头,甚至不知道它能不能算作是码头,或许只能算是渔船暂时的停靠所,泥泞的土路通向渔村深处。我住在普通渔家的房间里,条件算好,却也简陋,对比更加破旧的棠荫水文站和新建的蛇山自动监测站,饭后夜晚,一个人在二楼露台听波涛拍岸声,自觉感慨万千,久不能寐。回来后,写下《鄱阳湖夜思》。
       后来,基地完工,相关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现代化的学术交流中心、专家公寓楼相继耸立。食宿不再成为问题,还有乒乓球台、自助KTV可供娱乐。每回上岛,不管是因为会议,还是因为有专家、别省同仁来访,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都是热闹的。至少,有那么一群人,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寒暄。
       虽然我也能略微体会,呆在岛上的同事,有他们不能言表的苦衷,所以我才会在某一次离开岛上的船舷旁,写下《当一切喧嚣过后》的诗篇。我知道,当他们在码头跟我们挥手道别,留给他们的,将会是无尽的孤寂,只剩下这日夜回荡的波涛浪卷,这鄱湖的广袤无垠与之作伴。我知道,他们一直信守着“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诺言。
       可是,我没有任何一次,像今天这般,深刻体会这种孤寂。因为基地文化建设某些项目的工作,我和两个同事在会议之后,留在了岛上。项目部和基地管理中心大部分同事因为别的工作,随大部队离开,仅剩下三个人陪我们驻守这棠荫岛。
       我送大部队离开,他们坐上驶往码头的电瓶车,我像往常守岛的同事送我一样,跟他们挥手道别。那一刻,我仿佛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落寞,一种如我自己语言里描述的,喧嚣过后的孤寂。看着车渐渐远去,我默然地转过身,有不舍、有失落,也有孤独,尽管还有我们五六个人,仍留在这。
       上午忙完工作,下午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忙其他事务,累了就看看杂志,倦了就看看窗外的风景,周末的日子难得的闲适,还算悠闲。晚饭是五点半的自助,吃罢也不过五点五十。突然,我发现一个问题,在喧嚣城市里,这个点晚饭或许还没开始,而此时,我竟然不知该干些什么了。
       在基地工作已数年的大学学弟跟我说,要不打打乒乓球吧。我脚伤刚刚痊愈,加上运动细胞一直不够健全的我,竟然欣然答应了,相当业余地与他“大战”若干回合,一小时后,有些体力不支,抬手看看表,才刚刚八点。我说,累了,回房间休息吧。
       躺在房间的床上,我更加无聊了,睡吧,太早,不睡吧,干嘛呢?辗转反侧,打开电脑,写下这个题目,棠荫随想。想什么呢?想到很多,我的这些水文同事们的漫漫长夜如何度过,别说条件好的基地学术交流中心,那条件更差、环境更恶劣的蛇山岛呢?那几个90后呢?我们在“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诺言背后,是否该有年轻人更多的担当呢?总不可能在一个个寂寞难耐的夜晚而开始对自己当初选择的事业变得犹豫吧?……
       我找不到答案,一个电话把学弟叫到了房间,跟他聊起了我的困惑,他跟我说,你这才一个晚上,我们每一个夜晚都是这么度过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就像你第一次来,全都是风景,来多了也就习惯了一样。我问他,那你晚上都干嘛?他的回答,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他说,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充满了浮躁和诱惑,在这安静的世界呆久了,就能真正静下心来,看看书,学学知识,做做该做的事。
       是啊,在所谓的大都市,我们每天经历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纷繁复杂的一切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我们仿佛一个个像迷失的孩子,早已经分不清前路的方向。我们的水文年轻人,他们坚守孤岛,看似孤独的,却让生活变得充实,我们看似忙碌的,却丝毫掩藏不了内心真正的孤独。忽然记起一句歌词,“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现在看着孤独的他们,若干年后,或许他们可以自豪地回忆起在岛上的这段往事,而我们,有什么是值得忆起的呢?
       此时,我送走学弟,忍不住翻开了随身带来的书籍,点开了工作拖沓未完成的文档,我想,我该珍惜这独处的日子,完成一些喧嚣里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
       在工作的时候,我更加佩服那些甘愿驻守孤岛的水文年轻人们,他们选择了艰苦的环境,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却在这样的条件下,建成了最现代化的水文水质水量水生态自动监测站和学术交流基地,并将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送向了最前沿的科研高地。
       他们不仅用行动践行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水文诺言,更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他们还会努力,也有能力,继续“敢于创新、善于服务”的水文誓言。
       作为负责江西水文青年工作的年轻人,我顿时觉得汗颜,我想,我也该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什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