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枚庸命运什么样解药 |
分类: 杂文评论 |

若有人问,你是否信命,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我常听人说,他从不信命,而且很坚定地认为,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不停折腾,不断抗争。
也见过很多人,把命运交给神灵,跪拜、祈求,期冀上天能清除一路磨难,消灭一切灾祸。所以不思事因,不懂求变。
于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愈加模糊了。因为我们的命运本身,就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有时候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像是在告诉我们,对现实很多努力的苍白无力。而茫茫无法预知的未来,却又在向我们昭示,有一种冲破现实的希望,要有敢于抗拒的力量。
前几天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说是一个五岁半的孩童小豪,跟着父母在北京以收购废品为生,在喝了常来卖废品的李大娘送的一盒纯牛奶后,因亚硝酸盐中毒,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可据警方调查,李大娘的纯牛奶来自于某小区垃圾箱,而丢弃纯牛奶的周女士并不知道牛奶有毒。最后查出下毒的凶手是周女士的儿子,而目的是为了毒死住在一起且并无血缘关系的奶奶。
就这样,一盒本想用来毒死奶奶的牛奶,就这样阴差阳错毒死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孩童小豪。
又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个新闻,说一辆停在国道旁的小车,被一辆转弯侧翻的大货车一不小心砸中压扁,小车四个死亡。
说是有三个人从抚州到南昌去,本准备走高速,后司机接到一个电话,说要顺道去接个人一起去,于是车转向了国道。
本来也说好到那人家里去接的,可那人说不必了,让妻子骑电动车送他过去,让小车就在附近那个岔路口等。
于是就在那人与妻子分别,钻进车门的瞬间,一辆大货车从侧面拐进大路,惯性太大,刚好从小车左方侧翻,压得严严实实。
你们说,这些算不算命中注定?如果是,为何要转一个大弯,让事件变得那么蹊跷和不可思议;如果不是,怎么会有这么多巧合,偏偏都定格在了一起。
有人说,很多所谓的命中注定,大体上都算作是意外吧。
但我想说,命运是不是就正是这样一个个意外,变成了必然?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都是因为什么,是不是也是意外?
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个意外;长大读书,读什么样的学校,遇上什么样的老师,教会你什么样的道理,学会了什么样的方法,也是个意外;走向社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碰上什么样的领导,改变了什么样的性格,定下了什么样的方向,还是个意外;娶妻生子,遇见什么样的爱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生下什么样的孩子,将何时走向终老,这些都是意外。
可是,把这些意外都连起来,又像是一个人命运的必然。
其实我也不太相信所谓命运这种东西,从小我也一直在抗争,在努力,我也想告别卑微的出身,想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荣归故里;我也想改变贫穷的生活,想有一天能变得富有、万贯家财。
事实呢?我并没有因为这种抗争,而改变我的卑微,也没有让生活变得富裕。有人又会说,你这不够努力,提高自己能力不够。
但我从小到大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同样的两个人,一个人不必课余花费太多的时间,学习依然拔尖,另一个人整天都在努力地学习,却总是考不出好成绩;一个人很早就遇上爱自己的人结婚生子,另一个不断寻找、努力爱着,却总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一个人买彩票都能中500万,另一个人赚钱攒钱,却总被不同的变故弄得存不下积蓄。我不知道,是不是足够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
我常听老人说,年轻不觉得,活着活着,活得时间长了,就开始越来越信命了。有人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麻木。
想起郭德纲相声里有个玩笑,他说,倒霉多少年了?捧哏的说,二十年了。他又说,那快了,二十五年就好了。捧哏说,还有五年就转运了?他说,不是,到二十五年你就习惯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觉得信命是不是就像这种习惯的麻木,有点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人混得好,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自然是别人命好,有那福分;自己混得不好,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过得也不好,自然是命不好,没那运气。
但随着自己成长的经历、裂痛越来越多,对命运也开始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与思考。再加上听来的很多前辈、老师、领导的人生感悟、行路心语。渐渐也明白信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亦或者说,对于信不信命,心中也开始从模糊变得有了答案。
答案是我相信命运自有安排,但并非郭德纲相声里的习惯,不是对生活的麻木,不是从此得过且过,不是破罐子破摔,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只能叫认命。
而我,信命,却不认命。
关于命运,我一直记着很多年前,在宜春明月山笔会上,江西省作协原副主席宋清海先生的一段话。
他说,当你回首走过的路,会发现人生总是充满命运性的,当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仿佛就注定了它该怎样结束,所有的过程只是为了去演绎一个注定的结局。什么叫作命,就是让你再回到当初的状态条件下,你仍会做出相同的选择,这就叫命。
不能否认,很多时候人生真的就像是这样一场早已排演好的剧目,让你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去经历一幕特定发生的场景,演员、情节一直都在,准备着你的到来,专为你上演。
简单地说,信命,就是验证人生中选择的必然性。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客观环境下决定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每一个选择,又决定下一次客观环境的变化,是意识反作用物质。
这个问题应该归于哲学范畴,也有点像是,佛教常说的因缘、果报。任何事情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归结命运,而是与人的性格、做法,事物的规律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如此说来,好像就把信命从封建迷信变成了科学道理,从唯心主义变成了唯物主义,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信命不再是简单的,某个算命先生,说你命里有福,就坐在家里睡大觉福也自然来,说你命里无福,干到死也是个穷苦命了。
其实大多数人反对命中注定或者反对信命说,都是基于这个论据。他们都说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根本不存在什么命这回事,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结果,付出了不一定会有收获,那是一种常态,不是命,没有什么是通过努力不能改变的。
这么说,就忽略了改变的积累,事物的走向,是个漫长的过程。要真的改变,就得从头开始,彻底变个人,而且仅仅改变自己是不够的,必须改变所有的人和事。
就比如一对男女,从第一见面,到确定关系,到吵架,到和好,到受不了,到分手,我们说这就是命。两个见面,一方先被另一方吸引,然后一方主动追求,然后另一方答应。每一次吵架,一方先发难,另一方气不过,一方忍让道歉,另一方所谓原谅。然后,总有一方先受不了,选择分手,决绝离开。
有人说,这不是命。可是,要改变这个故事却很难。两个人被吸引,无非是因为长相、地位、金钱、气质等等,一方具有,一方喜欢,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吵架,无非是因为性格不合、观点不一、认识不同等等,所谓的退一步忍一时,其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不可调和的时候,性格更是,是家庭出身、成长环境、价值取向决定的,在认识之前就早已确定,分手似乎也便是必然。
当然,命运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真正到人的一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这里面,不是两个人、三个人,而是一群人,遇到一堆的事,一环扣一环,一个选择连着一个选择。
很多时候,人不管是不是懂得命运这个道理,虽然信命,但都知道不认命。他们算命,算八字,只是在印证自己一个选择的合理性。
我知道有个人,本来就决定辞职创业,在辞职前去算了一命,说他创业能发财。于是他立马辞职了,后来听说也确实发了财。其实算命前,我想他自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出路,只是下不了决心,创业的方向、途径甚至发展渠道,或许他早就有了打算,发财也是必然。
但有时候我又想,若是算命的说他适合稳定的工作,过安稳的日子呢?他是不是就会选择不辞职,安于当时的状态,似乎也能印证算命的话。那他的命不是也就和现在不同了吗?
这么说来,似乎又否定了我自己信命的观点。可是,谁说算命的说的就真的是你的命了?算命先生算命,也是通过你的言语脸色,通过你的心跳脉搏来把握的,每个人算命前,或许都有细微的征兆和期盼的答案,而算命者,或许只是恰巧给了你想要的那一个。
我所说的信命,不是信算命的,而是信自己的命。
更多时候,我觉得信命不是一个观点,不是一种认识,更像是一剂药,专治心灵的良药。
我们常会问自己,为什么偏偏我们会遇见这样的人,碰上这样的事,为什么倒霉的都是自己。信命让你学会接受现实,告诉你,那是因你有怎样的性格、有怎样的处事方式、有怎样的处世原则决定的,怨不得天,尤不得人。
我们常会在矛盾冲突里,指责对方的种种不是,强调自己的种种不值得。信命让你学会自我反省,告诉你,事情的发展方向不是单方面的,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和症结,也许是结束得太晚,也许是开始得太早,总之是没有绝对错误的那一方。
就算是对于不懂任何道理的人,他们哪怕仅仅是盲目的信命,也依然有心灵解药的作用。
那些人时常跪拜在神灵面前,他们只需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得到的,是福报,很坦然;失去的,是孽果,很释然。很多想不开的问题,解不开的情愁,似乎也都迎刃而解,处之泰然了。
而“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所谓“莫强求”,失去的,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不必再苛求;所谓“终会有”,得到的,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会被抹杀。
信命,是莫强求,是心灵解药;终会有,是不认命,是人生希望。
【作者】枚庸,80年代生,文字匠、人民打工者,出版文集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