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游记 |
朋友嘱我写篇关于江西文化的稿子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我眼里的江西文化,是怎样的。
说实话,生长在江西这片土地,踏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却从未真正停下脚步、静下心去总结过,关于江西文化的问题。但有个词汇就在这一刻,在脑海中闪现,那就是,客家文化。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纯粹的客家人。虽然不管从祖籍永新来说,还是我生长的赣南崇义,都可以说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说着客家话,吃着客家食,有着客家人特有的性情,于此说来,我勉强也能算个“客家人”吧。
说起客家,绝大部分人首先都会想到广东和福建,因为梅州一带有着数量最多的客家人群,因为永定的土楼声名远扬。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在位于江西最南端的赣州,有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赣南客家文化。这里有客家围屋千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都是罕见的;有保留完好的宋城墙和众多的宋代古迹,被称为“宋城博物馆”;有保存完好而众多的姓氏家谱、族谱,是研究客家的重要依据;有上犹九狮拜象、兴国山歌、崇义舞春牛等百余种民间艺术和备受海内外客家人喜爱的赣南客家采茶戏;还有独具一格的客家美食、服饰等特有的客家文化特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史料记载,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时,最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广大客家先民就是通过赣南,越过岭南山脉和武夷山脉,向广东和福建等地迁移的。说实话,赣南或许可以称为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域之一。
赣南客家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肇因于移民生活,以汉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又融合了畲族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因而在语言、民族、信仰、民俗、民居建筑等诸文化要素上,既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华,又在赣南山区特有的环境里创造丰富了它,从而使它嬗变成了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
作为一个广义上的“客家人”,若让我来说我眼里的赣南客家文化,自然少不了我每天说着的客家话。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既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也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客家话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词汇,如客家话里喜欢以“老”称人,像“老妹(妹妹)”“老弟(弟弟)”,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江西老表”,“老表”在客家话里是表亲的意思;客家话里还有很多相当形象的词,如“做好事(办喜事)”、“有好事(怀孕)”、“响雷公(打雷)”等等。
赣南客家美食同样有着它独有的魅力,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有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等,这些都是客家婚丧嫁娶宴席上必备的“大菜”。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因为客家人大多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他们长期粮食不足,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也至少要喝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份;再者山区草木多,客家人便不惜柴木,他们也觉得火候烹得越到食物才越香。客家人因生活环境,还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美味的小吃,如取野酸枣做的“酸枣糕”,取薯粉蒸鱼做的“粉蒸鱼”,取花生面粉炸的“花生粑”等。
其实在赣南客家文化中,最值得说的还是赣南人的性情。他们坚强且积极进取,容忍能力强、没有区域观念,有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有中原之根最基本的礼仪道德,我小时候就觉得,家里人礼数特别多。可是他们却又有着独有的热情好客,也许客居他乡,对待人就都像亲人一样,第一次走进客家的门,端上自己酿的糯米酒,泡上一杯自己做的擂茶,盛上一碗蒸的酒酿蛋,是必不可少。有人曾这么诠释过客家的含义,所谓“客家”,便是处处为“客”,处处是“家”。也正因为客居他乡,他们与现在北方人有着不同的特性,那便是他们的好动、冒险、进取。赣南人生性好动,普通男子,无论贫富贵贱,都在外经营各业,如所营成就,则更以出外为荣;若所营不遂,则不敢轻易返乡,必定想法在外自立;他们更生性冒险,只知进取和出路,不管前途如何,他们所怕没有路走,生死时常不计,所以他们常说,“情愿在外讨饭吃,不愿在家掌灶炉”。
在赣南客家文化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就是客家的女人。家者,嫁也。孟子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这里的“家”就是丈夫。而在赣南,没有女人就不成家,客家妇女身上,集中体现了刻苦耐劳、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这些特性,是当之无愧的“半边天”。客家的男人多在外营生,而家里的一切农活、家务、教子等重任,都落在了客家女人身上。这一点在江西作家温艳霞的作品《围屋里的女人》中有很好的体现。我的母亲,也传承了这样一种优秀的品格,我深深地体会过。难怪有人说,娶妻当娶客家女。我也曾笑着说,如今再找个像母亲这样的妻子,难咯。
三言两语,实在难以述尽客家人和客家的文化。我这个“客家人”眼里的客家文化,也未必能代表整个江西,但超江西人口四分之一的客家人和他们的文化,必然是江西这片热土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
如上这些琐碎的文字,聊以记录,一个“客家人”眼里的客家江西。若是能再亲身到江西,到赣南走一走,看一看,或许你会感受到江西客家文化里,更令你着迷,将你吸引的文化特质。
【作者简介】枚庸,本名贺强。80年代生,任职于某省直机关,系中国水利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微型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流年》《故事,关于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