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行侠于小小说的江湖——雪弟印象

标签:
转载 |
分类: 日记随笔 |
我一直认为雪弟是小小说的雪弟,是文学的雪弟。我总觉得他是为小小说而生,为小小说而来。从认识他开始,就知道他的时间大都花在小小说上面。他像是一名侠客,凭着手中一支笔和一颗火热的心,潇洒行走于小小说的江湖上。
最早知道雪弟是在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杂志上面,作为一名小小说作者,我常常会留意于一些关于小小说的文学活动,关注一些参与小小说活动的人物。忘了是哪一年在哪一期杂志,我的眼睛突然一亮,“雪弟”两个字映入眼帘,并且与“江西”两个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江西作者,从此,我知道江西除了刘国芳与陈永林两位小小说大师之外,还有一个名叫雪弟的小小说评论家。虽然与他们三个人都没有见过面,都不认识。但是,关于抚州的刘国芳和都昌的陈永林这两位,在资料中我了解了一些。唯独雪弟,在我心里像个谜团一样,真正姓什么叫什么,在哪儿工作我都一无所知。
我就想着,要找个机会与雪弟见上一面,解开这个谜团。一直到2007年夏天,我终于在南昌与雪弟认识。那天中午除了我们俩之外,还有陈志宏、枚庸、姜维丽、吉少绘几个人,在雪弟住处不远的一家小餐馆,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文学,谈小小说。那天中午,我才知道雪弟姓阎,在东华理工大学任教。
第一次相聚的时间大概就是两个小时吧,匆匆见面,又匆匆别过。然而,时间虽短,印象却深。从内心,我们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觉得很投缘。之后,接触就频繁起来,先是在抚州举办的江西小小说高端论坛上,接着是在“千年锦江”万载笔会、奉新笔会、罗家笔会上。后来,我们多次相约到宜春、萍乡、郑州、广州、北京、天津各地。每年要见一至两次面,每次见面,几乎都要聊到深夜。
雪弟对小小说事业有着一颗挚诚之心。一天晚上,他拿出一张中国地图,地图上面用红笔做了一些标记。他说,他要访遍中国的小小说作家,对每一个小小说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都作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些做了标记的,都是他到过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小小说作家他几乎都走访了。
听到他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表情是十分惊讶的。要实现这个计划,谈何容易!光是时间和经济上的付出就不知要多少。如果没有对小小说事业的挚诚之心,没有为小小说事业奉献的精神是做不到的。虽然十分不容易,但他这样做了,而且现在还一直在践行着。每逢假期,他都会有一个计划,到哪些地方,走访哪些作家。现在,江西的小小说作家他基本上走访过了,他的《中国小小说地图·江西卷》也已经完稿。
雪弟对小小说事业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他善于组织和举办文学活动,在江西的时候,江西的小小说如火如荼,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小小说作家们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以至他离开江西的时候,很多作家都十分不舍,担心他一离开,这支队伍就散了。两年前,雪弟到了广东,马上把广东小小说作家的热情燃烧了起来,先是策划、组织了广东省首届小小说作家联谊会等大型文学活动,接着主编、出版了《那一米阳光》、《木棉花开》两本小小说集,又努力促成了“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落户广东惠州,使广东的小小说作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创作队伍。
雪弟对于中国小小说事业的贡献和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像是一条贯穿于小小说作家中间的纽带,又像是一座架设于小小说作家中间的桥梁,让这支庞杂的创作队伍更加团结,更加活跃。他给小小说作家写评论,总是先要系统了解作者和作品,细细研读,决不马虎,也决不迁就。优点缺点,一并指出。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也体现出雪弟的正直为人与为文的良好品格。他的评论文章,总是能给人启发,使人受到教益。一年到头,他总是显得很忙。出席小小说笔会,对小小说作家进行访谈,组织笔会等小小说活动。他的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了小小说事业上面。在这一点上,我还没有看到哪一位小小说作家或者评论家能够做到像他这样执着。正是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热情,深深感染着我,使我这些年来能够不懈地进行创作。
雪弟还有着一副侠骨柔肠。作为一名教师,他关心关爱学生,时常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帮助。我对我的朋友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本来我算是大度之人,但在雪弟面前,我感到自惭形秽。”这话出自我的真实的内心。与雪弟在一起,能体会到什么是大度,什么是大方。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正品行,对人对事,他总是从善从美的一面去看。我们每每发生争议的时候,他就像一面镜子,总能照出我内心的“小”来,使我为自己的世故势利汗颜。他虽然不像武侠中的侠客那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他用一颗火热的心,用一片真挚的情,在小小说的江湖上行走着,为小小说事业鼓与呼。他走到哪里,影响就到哪里。他感动着文学上的每一个朋友,影响着每一个作者。
有了雪弟,我们小小说的世界一定会更大,有了雪弟,我们小小说的影响一定会更有力。他用心血和汗水描绘的中国小小说蓝图一定会更加壮美。
小小说的雪弟,我们大家的雪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