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文学究竟有多远?

(2009-12-15 18:02:45)
标签:

枚庸

笔力

流年

文风

习作

杂谈

分类: 杂文评论

很久以前,我以为自己离文学很远,但我一直把追求文学当作是一种理想。现在,我仍旧把文学追求当作是自己一生的理想,也觉得文学离我近了。因为我以为已经身处文学圈子,活在一群文人的中间,并认为文字是伴随我生命的东西。一直以来,文学成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支撑,很多感触、思考都诉之笔端,寻求一种表达和交流。

真正要说起文学,我确实不能很准确的理解,有地方解释:文学,就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如此说来,似乎与我之前一直认为的“文学就是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最真实的情感”并不违背。所以在最近的这段岁月里,我一直都很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作品归结在文学作品里。

只是昨天一位和我同龄的写作者,看过我的《流年》之后发来的一段评价我作品的文字:“你的作品中,感情是纯净清澈的。但是文风稚嫩了点,笔力要厚,才有耐人寻味的可读性。所以我看是笔力不够,需要多多提炼。”这一段简短的话,让我陷入了很深的思考,也正是我写这样一篇文章的原因。如此说来,在褒贬不一中,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作品了,究竟算不算是文学的范畴里,还是仅仅等同于学生习作。

想起在大概两三年以前,网上就有人评价我的文字,说是停留在中学生的习作水平。当时我很认同,因为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稚气未脱。不过,听过昨天这段话后,我仔细想了很久,现在写的东西,确实也没多大的长进,但应该也能算是文学作品吧,至少,在我看来,文字的重点该是思想和情感,而所谓笔力文风都只是形式。

也许相对这位与我同龄的写作者来说,我对文学的理解确实是单纯幼稚的,我也曾对这种状态有过很多的反思,恰如我的诗歌《折翅的飞鸟》里的段落:

我带着些许骄傲和任性/ 仰望着头顶的天空/ 有成群的鸟儿飞过/ 扑腾着羽翼尚弱的翅膀/ 有种飞翔的冲动和渴望 /我清楚地知道 /属于我只有羡慕的眼光

我还是带着这些骄傲和任性 /以为飞在属于自己的天空 /和那群鸟儿一同结伴/ 张着一双看似羽翼丰满的翅膀 /那么高傲地不停叫唤 /我天真地认为 /已经算是真正的成长

不管怎么说,文学的探索是一种不断坚守的过程,尽管我离它或许真的很远,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追求,不断前行,恰如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这是我的梦想,我不断为之努力,或许我永远也无法实现它,但我能离它更近,这就足够了。对于文学,我的态度依然如此,或许我永远也无法进入它,但我相信我能不断靠近,这也知足了。

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文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能够用真诚的感情换来一些读者的共鸣和交流就足够了,或者说,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带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启迪,就更好了。至于形式和手法,并不是文学的真正意义和关键所在。我很庆幸,在读过我书的读者里,有很多给我发来邮件或是加我QQ,表示从我的文字里读出了自己的影子,让他们学会从迷茫中走向光明,能给他们带去一些共鸣和启示。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鼓励。

我一直说《流年》是一本并不优秀的作品,但记得白羊心事发在《赣州晚报》对我的书评里说:“我知道一定又会有自以为是的前辈说文学的意义是引人奋进向上,而不是在忧郁中沉醉。但你敢说枚庸的忧郁里没有积极向上的成分吗?至少,我在读过枚庸的作品之后不光只是感动在青春的哀伤之中,不管你信不信,这本书让我从一种慵懒的状态中醒来,一下子让我热血沸腾起来。在我就要背叛自己青春的时候,在我被人群淹没的时候,我的梦想,忽然被重新点燃!我想,这就是《流年》这本随笔的意义所在。”我也对中学的语文老师刘鸿星说,我还年轻,固然无法体验社会的种种,没有太多的历练与积淀,无法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字,但是,谁能说这样的文字就一定没有它自己的价值呢?

也有作者之前在某个论坛发过一些关于我个人的评判,关于炒作一说,我要声明,我出书与炒作无关,出书、破格入作协的时候,没人炒作我,我也没让任何人炒作我,只是编辑、前辈们在网上、书里看到过我的文字,偏好而已。请不要拿我的文学水平与出书说事,只是各人的认同不一样。

或许文学的价值不应该只用笔法去衡量吧,不要见到这样的文字就说“不敢恭维”,纯真的文字有属于它的文学价值,在文学市场化的今天,这样的东西能被读者接受,也不全是炒作的结果,炒作的名人,也要有人愿意去阅读。我说过不愿去评判什么,却再一次忍不住去解释什么,因为我相信,文学是兼容并包的,不全是某些人想象的样子。

我只想说,我只是个文学的追随者,却注定是个业余,我不是专业出身,不懂那些纯粹的理论,我只能我手写我心,在文学里表达着我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积淀,我会离文学的距离越来越近的。

也请大家相信我,这段距离,并不会太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