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餐饮
(旧文重新编发,请立即公开发布)

威尼斯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
走马威尼斯运河贡多拉叹息桥(Nansi旅欧图记)
(江湖侠客W 编辑转载)
威尼斯钟楼(St Mark’s
Campanile)耸立于圣马可广场,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在这里向当时的威尼斯总督当纳第一次演示了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虽然无缘伽利略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比萨斜塔,但在这里却也有缘一睹这位大科学家发明家演示天文望远镜的钟楼的风姿。

钟楼旁是圣马可大教堂。教堂正围屏维护,脚手架遮挡着她美丽的圆顶,我们唯有沮丧又无奈。
圣马可大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五座圆顶仿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却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大门顶上正中雕塑四匹奔驰的金色骏马,教堂内外400根大理石柱子,墙壁上有4000平方米的马赛克镶嵌画。

圣马可大教堂:因埋葬耶稣门徒马可而得名。公元67年马可在埃及殉难,828年两位富商把他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运回威尼斯,存放在教堂的祭坛下。从此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广场入口处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左前爪抓着一本圣书,用拉丁文写着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这就是威尼斯的城徽。

在总督府东侧有一座密封的小桥,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叹息桥”。

叹息桥横跨运河,连结总督府和监狱。当年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必须经过这座“廊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一眼自由世界的蔚蓝天空,明白过桥进了监狱,几乎没人能活着出去,于是常常不由自主发出叹息,故此得名。

穿过威尼斯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人家,我们到了一家玻璃工坊。

十二世纪,随着贸易的发展,威尼斯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业的中心,15世纪到16世纪威尼斯玻璃产品几乎独占欧洲市场。这家玻璃小作坊的古老的门铃也有现代元素:门铃按响后还可以对讲。

师傅为我们演示传统的玻璃工艺制作,拉制了一匹玻璃马。

在威尼斯,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贡多拉。

贡多拉(Gondola)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尖舟,据文献记载,名字来源于7世纪时的第一任威尼斯总督。船头很像六齿钺戟,每一个齿代表威尼斯的一个区,长10米多宽约2米,底部不对称,故单侧单桨划船时能保持平衡。

十一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一万艘,但如今仅剩几百艘。16世纪贵族们常乘坐装饰着丝绸绫缎、雕刻精美的贡多拉以炫耀其财富。为遏制奢靡之风,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附加任何显示门第的装饰,所有的贡多拉都必须漆成黑色。这一传统保留至今。

坐着独具特色的贡多拉,沿途品味威尼斯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如碧波上一个浪漫的梦。



酒店里的住客看着慢慢划过的贡多拉,品赏着威尼斯风情。我们也把他们看作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在岸上看风景,河上的我在看你。大家兴高采烈地相互打招呼。

贡多拉帅锅船夫用撇脚的中文对我们说:看,马可•波罗,房子。赶紧拍下几张,回来后怎么也闹不明白到底是哪间房子。

贡多拉划过里阿尔托桥。里阿尔托桥被称作“白色巨象”,是横跨大运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梁。目前的单拱石桥为安东尼•庞特(Antonio da
Ponte)设计,1591年完工。桥的两旁自古是繁华商业区,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有句台词:“里亚尔托桥可有什么动静?”可见当时的里亚尔托桥已是威尼斯商人眼中的市场风向标了。

小运河里的交通艇,一如陆路上的小汽车,靠着在河道一边停放。

上岸和威尼斯酷sir合个照。他们没拒绝喔。

如果能有时间在这面对着大海的露天咖啡吧叹一杯酽酽的咖啡,可就更惬意了。

威尼斯的浪漫中多少掺杂着一些凄美,因为地下水抽取过多,陆地不断下沉,再加上周期性的潮汐,因水而美丽的威尼斯正在被洪水慢慢侵蚀。她还会为我们的世界美丽多久?然而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只有靠近她、欣赏她,把心盛满浪漫的感受,然后……离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