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109)
(旧文重新编发,请立即公开发布)


吴元成,抗日救亡运动的少年英豪
作者:吴游 (江湖侠客吴仲湛 推荐)
原文载《汕头都/市报》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人文汕头.名人与汕头》版
http://www.dahuawang.com/dsb/html/2013-05/15/content_427401.htm
(江湖侠客注:吴元成烈士是吴仲湛、吴游的九叔父)
吴元成(1921-1945),潮阳河溪籍,生于汕头市,系潮汕民主革命先驱吴子寿先生之九子(吴家排行不分男女)。由于父亲中年时已将全部家产献尽于民主革命事业,聪明善学的吴元成在汕头市立一中附小毕业后,便只能辍学打工谋生。父亲的影响及艰难生活的磨砺使他早熟坚毅,忧国忧民,立志报国。
(一)“少工队双吴”蜚声潮汕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吴元成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汕青救会”。不久,他协同吴南生组织起“汕头青抗会少年工作队”,吴南生任政治指导员,吴元成担任少工队队长,具体领导少工队的日常活动。成为当时闻名的“少工队双吴”。抗日救亡运动将吴元成陶冶成为一名有组织才能的优秀少年干部,他们领导的少工队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爱国少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蜚声潮汕各地,例如当年少工队演出的《打鬼子》,就是吴南生编写的、潮汕地区第一个抗日潮剧,直到汕头沦陷后,该剧还一直在潮汕抗日前线演出,是最受抗日军民一致欢迎的剧目。当时参加演出的少工队员,现在还健在的,就有元成的弟弟吴荣(当年用名元容,离休前任职汕头市戏剧研究室主任)。
(二)机智沉着保卫工作出色
1937年冬,由吴南生介绍,吴元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他被调到中共汕头市工委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不久转任工委书记李平的警卫员,很快成为李平身边的好助手。翌年初,他陪同李平到潮汕各地巡视检查工作,他们分别化装成小学教师和学生,骑着自行车从汕头出发,一路风餐露宿,经潮阳的金浦、和平、赤寮,到惠来县城,然后再翻越大南山,到达普宁县的流沙,过陂沟、涂沟至梅峰中学。一路上,元成机智沉着、费尽心血确保了李平同志的安全。
1939年2月,中共潮汕中心县委在澄海莲阳北李有德小学召开扩大秘密会议。吴元成负责检查监督这次重要会议的保密保卫工作,他和当地党组织密切配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潮汕各地与会的30多名党员干部的安全。会议期间,元成还以他的组织才能成功组织了一场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活跃了会议的气氛。同年春,日寇逼近汕头市,形势危急,潮汕中心县委决定把地方机关撤至潮安县彩塘的打铁东里村王玉珠家里。吴元成负责护送中心县委领导同志及机关文件转移工作。他克服各种困难,在恶劣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任务,直到汕头沦陷,整个机关再次转移到潮安文祠,从无发生过意外问题。

(图片)吴元成之父:潮汕民主革命先驱吴子寿
(三)坚持抗日保存革命火种
1940年初春至1942年夏,吴元成先后担任潮安三、四区区委组织委员,揭阳县委组织部长、副特派员等职。在此期间,他除了勤勤恳恳做好队伍内的工作外,还为当地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1941年底,揭阳因天灾粮食失收,官僚奸商趁机勾结抬高米价,每斗米从3元猛涨至10元,贫穷百姓难以生存。吴元成化装成商人,多方奔走,连续几天几夜做大户米商的工作,劝他们应为抗战大局着想,体恤民困,不可发国难财。劝导工作最终以他的气势及才智取得了效果。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和勤奋学习,他已然具备了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
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后,潮梅地下党暂停组织活动。党组织决定让吴元成回家乡潮阳华阳乡(今属河溪镇)隐蔽下来。10月,由潮梅特委委员罗天布置,吴元成以“九舍”(九少爷)的身份回到华阳家乡,与同乡地下党员吴表凯(解放后曾任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政协常委)会合,在邻乡桑田下寨开小米店作掩护。数月后,元成又与弟弟吴元容吴元基(注:吴游、吴仲湛的十叔父、十一叔父)等人以开设小酿酒坊、杂货店为掩护,安置保护了林秉先、李瑞婉、张桐萱等一批地下党/员。由于元成的父亲及祖父都曾有恩于华阳乡,乡民尊之为先贤,元成亦有父亲剑胆琴心之风骨,为人豪爽而正派、有德有信,因而很快就得到乡亲们的敬重和信赖。他和战友们在那里如鱼得水,遵照党组织“勤学、勤业、勤交友”的指示,使桑田、华阳一带成为当时地下党隐蔽的好去处,革命的火种在那里得以保存下来。
1944年秋,潮梅地下党恢复组/织活动,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吴元成根据上级指示,于1945年初在汕头市中山路75号楼下(吴家住宅附近),开设集成号挨磨粜米店(兼营木炭),作为潮澄饶党组织的地下情报站。他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进行接送情报及联络工作,还秘密散发传单,传播抗日救国道理。春夏间,情报站被日伪侦缉队盯梢,他立即向上级汇报,迅速转移到澄海农村去。5月6日,元成参加了敌后游击队奇袭彩塘伪警察署及联防队的战斗。该仗俘虏伪军警60余名,缴获了一批枪支子弹及物资。战斗结束后,游击队把俘虏教育后释放,并在市场进行抗日宣传,吴元成以简要通俗的演讲号召沦陷区被压迫人民起来消灭日本鬼子,还散发了署名“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的传单。该仗震动了潮汕的日、伪军,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士气民心。6月,吴元成与余兆麟等3名游击队员奉命伏击锄除了澄海县伪警探队队长等汉奸。不久他又与李习楷、李亮、许杰等兵分三路顺利完成了收缴澄海冠山乡汉奸武器的战斗任务,该次行动中,元成带领一路游击队员直捣伪乡公所,缴枪10多支。

(图片)吴元成牺/牲之地:揭西大洋乡
(四)壮烈牺牲年仅24岁
1945年8月17日,抗战刚胜利,国民党军队便在潮安县登塘的居西溜(俗名猪屎溜)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一支队发动袭击。支队党代表周礼平及一批战士壮烈牺牲。不久,党组织为增强一支队战斗力,任命吴元成为副支队长。此后,一支队转战潮汕平原。每次战斗,吴元成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敌人到处围堵,给养、弹药极其缺乏的情况下,部队深入凤凰山区。吴元成与其他领导一起,吃大苦耐大劳,呕心沥血带领部队渡过难关。11月19日,吴元成与支队长李亮在揭西大洋乡迎接从东纵归来的谢育才、方东平时,部队驻地遭到国民党186师557团的进攻,他们带领20多位战士与敌人激战一天,掩护了领导和机关同志安然脱险。但在阻击战斗中,吴元成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潮安登塘建立韩纵烈士纪念碑。吴元成和一批韩纵烈士的名字镌列在纪念碑上,他的事迹载入了潮汕抗日救亡的光辉史册。


吴元成烈士(韩纵一支副支队长)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第一行右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