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塞下曲(乐府.王昌龄):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2022-09-14 06:25:10)
标签:

唐诗三百首

古今译赏

乐府

塞下曲

王昌龄

分类: 唐诗中英/陈小奇唐宋诗歌

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塞下曲(乐府.王昌龄):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塞下曲

(乐府)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乐府.王昌龄):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今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作者简介】 塞下曲(乐府.王昌龄):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塞下曲(乐府.王昌龄):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赏析】

    此诗构思特点是侧面描写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塞外枯旷苦寒景象。时间选在深秋黄昏,更有利于表现所写内容。写苦寒,只选择水和风,笔墨简洁,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诗人反对黩武战争的情绪。


塞下曲(乐府.王昌龄):唐诗三百首古今译赏(258)
(江湖侠客吴仲湛 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