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仰光瑞光大金塔shwedagonpagoda |
分类: 亚洲风情 |
【图1】
【图2】 围绕在大金塔四周,聚集着无数虔诚的信众,他们仰观着大金塔,或焚香祈愿,或为佛像沐浴圣水,或静坐诵读佛法……在他们的眼中,佛就是一切。
【图3】 金塔坐落于仰光市区北部茵雅湖畔,海拔51米的圣山上,居仰光的最高处。山脚下的东南西北各有一门,门庭雄伟,金碧辉煌。
【图4】 如果用“价值连城”一词来形容这座大金塔,丝毫不觉得过分。金塔上下通体贴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据说共用黄金7吨多;在塔顶的金伞上,还挂有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上端以纯金箔贴面,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000颗宝石。
【图5】 在缅甸,只要有佛教徒的地方,就有金塔,只要有金塔,就会有虔诚的佛教徒源源不断的财产捐献。这些佛教徒捐献的黄金与珠宝,使号称“金国”的缅甸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特有的“金色文化”。
【图6】
【图7】
【图8】 众多信徒端坐在佛像前祈愿祈福。
【图9】
【图10】 众多信徒为佛像沐浴圣水,应该也是一种祈愿的形式。
【图11】
【图12】 在主塔周围环绕着外表以金箔贴成的四座中塔、四座牌坊、四座佛殿、以及64座小塔,金碧辉煌,与主塔交相辉映。
【图13】 主塔环绕的焚香台上,一侧是信徒在焚香祈愿,一侧是义工在清理焚香残渍。
【图14】 “一个金色的神秘物从地平线而起,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在太阳下闪耀,它的形状既不是伊斯兰的圆顶,也不是印度教的尖塔。它在绿色的地上耸立着,而在塔下只有仓库,棚子等作陪衬。我正在想,有什么神是不能被我国压制的?”Rudyard Kipling 在1899年其作品《From Sea to Sea and Other Sketches-- Letters of Travel 》如此记载其在1889年游览大金寺的感叹。
【图15】
【图16】 感悟信仰的笃定与虔诚。想起之前飞往仰光的飞机遭遇极端气流,飞机颠簸的厉害,着实把我吓得不轻,记得当时做我旁边的一老太太立马转动手中佛珠口中念念有词,让我不禁感叹,老太太有佛珠来搭救,谁又会来搭救我呢?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金塔的工作人员在为捐款的信徒填写捐款收据,我观察了一整,很多信徒出手都很不菲。
【图21】 对于信徒小面额的捐款可以直接投入在捐款箱。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据说佛塔在建成后日久失修,直至1300年中由勃固王频耶陀努重建该塔至18米高,其后经过多次重建,直到15世纪塔的高度才达至98米。而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该佛塔在多次地震中遭受破坏。而在1768年地震中,塔顶则被震毁。而二十一世纪的的塔顶是由贡榜王朝的白象王兴彪辛(Hsinbyushin)所建的。而新的塔尖(缅甸语为hti)则在1871年英国入侵南缅后,由缅甸王敏东敏(Mindon Min)捐赠。
【图34】
【图35】 来瑞光大金塔祈愿对于缅甸人是一件非常慎重认真的事情,部分男女均是盛装打扮,也因为有感于缅甸女子精美艳丽的服饰。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对很多缅甸人来说去瑞光大金塔祈愿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很多都是全家人一起,所以当来到以后他们喜欢合影留念以永久记录这一神圣时刻。
【图40】 孩童的父母把孩子抱至佛像脚端并为孩子拍照留念不过显然孩童还没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图41】
【图42】 太阳渐渐西沉,夕阳下的瑞光大金塔更显迷人。
【图43】 夕阳的光打在信徒的脸上,更显他们的虔诚与笃定。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女子甜美的微笑,以及敬献给佛的白色花朵散发的清香,让人越发感受这个国度的迷人魅力。
【图49】
【图50】
【图51】
【图52】
【图53】
【图54】
【图55】
【图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