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福建省质检化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20-04-03 11:32:15)
分类: 教学论坛

本次质检化学试题切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立徳树人的教育方针,命题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试卷题型结构、问题设置、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考查等与2019年全国卷保持一致,阅读量和思维量较大。

一、试题分析

1.重视主干知识、兼顾基础性和综合性、稳中有变

考试内容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为主,考点涉及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化学计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等化学核心知识。不回避高考的常考点和热点,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选择题中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第8题考查机物的结构、性质、分子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等必考有机知识,第9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第10题考查题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之间关系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第11题考查考生对实验、物质性质与检验等元素化合物性质,第12题以新型能量储存与转化为背景考查电化学知识,第13题以BaCl2溶液滴定Na2CO3NaHCO3溶液滴定过程溶液的 lgc(Ba2+)与 2020年福建省质检化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的变化关系考查对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电荷守恒的理解与运用。涉及知识面广,检查了学生的中学化学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既体现基础性又有一定的综合性。

卷3道必考非选择题如同往年一样分别涉及工艺流程、化学实验、反应原理三大板块,26题以从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回收钴、锂的操作流程为素材,考查了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陌生情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热重测量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实验条件控制、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及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能量转化、溶度积、物质的分离提纯、绿色化学等知识。通过对流程图中“碱浸”“酸浸“沉钴”“沉锂”等操作原理的理解与分析,考查考生接受、吸收与整合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27题以“实验室里进行苯胺的相关实验”为背景,考查方程式书写、现象解释、蒸馏装置及原理、产率计算、有机物分离提纯等知识,既考查了化学实验的仪器、操作、技能等基本知识,还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8题以“CO2催化加氢制甲醇”为背景考察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分子能量进行反应机理判断。选考题中物质结构题以硫氧酸盐为素材,考查元素化合价及电离能大小判断、元素未成对电子数数目、结构式、微粒间作用力、杂化轨道类型判断、晶体化学式确定和密度计算等。有机化学基础题,以原料合成制备莫昔芬为素材。检测学生常见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根据信息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设计简单物质的合成路线。II卷侧重呈现“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交叉整合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综合度较大,以突出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突出能力考查、渗透化学方法与化学思想的考查

    全卷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如第11、12、13题分别考查学生在新情境或图像中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融合、重组,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真实的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例如第11题和第26题涵盖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等知识,检测学生知识迁移及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与《考试大纲》提出的要求相契合,与全国高考的实验试题的命题方式相呼应。第27、28题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获取有关感性认识和印象进行加工与吸收的能力,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板块整合进而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分解,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化学反应原理融会贯通的能力。第35、36题考查了获取信息能力、迁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现场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整合有机知识的能力,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1.必备知识没有夯实: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实验、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考试中出现错误较多,说明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还没有将所学知识内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所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学生训练不够,基本知识与方法在学生头脑中烙印不深。

2.化学关键能力较弱学生从图表提取题需信息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陌生情境中进行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独立学习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缺乏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化学数据的能力;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不够,对题目设计的各种干扰因素不能作出清析准确的判断,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3.答题缺乏规范意识: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文字表述能力较差。

4.学生阅读理解的高度不够。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审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思维不迅速,难以进入题意;理解不到位,不能抓住要点;审题不仔细,容易漏掉要点。很多题目的失分,都是由于审题不到位,或是审题不仔细导致的。

三、教学建议

1.查摆问题,查缺补漏。根据省质检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漏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注重应用性。

2.加强选择题专项训练,加强小专题训练。训练试题过程中多做高考真题和高仿试题,加强选择题专项和综合训练,加强化学用语的识别或表述。同时在解题的不断对比、反思中建构出解题思维模型,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逐步学会复习、学会审题、学会答题。

3.加强化学用语表述能力。高考阅卷对规范性的要求比较高,要特别加强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热化学方程式、陌生情境的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沉淀溶解平衡转化方程式、有机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这方面的训练,以及化学专用名词等的规范使用,提炼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化学问题的能力。

4.加强“必备知识”储备,培养“关键能力”。既要保证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化学用语基本表达能力、化学计算基本技能等“必备知识的得分,又要加强现场独立学习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化学数据的能力;尤其要重点训练从图表提取题需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构建起化学知识内容的主线,在平时训练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易错易混题的整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抓住课堂,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复习的实效性。确定好微专题后,课堂教学要强化主干、突出重点、关注热点、专攻簿弱,注重概念和规律的深层次理解,突出能力提升。提倡问题导学、变式训练,给学生以成就感;提倡建模、用模思想,注重归理提升、注重规范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7.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前沿科学。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建议考生回归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多进行一些小专题、专项训练,特别是选择题专练,可以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和做题速度。新课标高考体系中,选择题都是朝着多知识点综合,灵活新颖两个方面转化,因此在解答选择题时,重点可以放在对题目和选项的分析和解读上。

 

                                             石狮市高中毕业班化学协作组

                                                2020年4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