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教研 |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二课时
连城一中
http://s14/mw690/001mn4dHzy7h2vuuHIp7d&690
【设计理念】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是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 的非金属元素。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等,与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就是通过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掌握喷泉实验 的原理。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掌握氮肥的合理使用,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通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分 析能力。结合学生关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开其中的主要反应过程,探讨 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那些重要的应用。通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促使学生关 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熟悉的自然现象的分析,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问题,通 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 很容易想到应该学习氮的氢化物, 通过对氨气 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认识铵盐的性质。从熟悉的化肥 入手,引导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让化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
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4、通过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施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 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习
化学的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氨与铵盐的性质
【教学环境】
实验试剂和用品:氨气 酒精灯 试管夹 试管若干 浓盐酸 氯化铵 碳酸氢铵 澄清的石灰水 氢氧化纳 稀硫酸铁架台 石蕊试纸 玻璃棒 棉花 胶头滴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思路】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氮的国定、认识了氮的氧化物。应该很自然的想到 氮的氢化物---氨气。通过学习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喷泉现象的原理,通过氨的化学性质认 识了铵盐。进而对铵盐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活动探究,掌握氨根离子的鉴别,掌握氮肥在工农业 生产中的正确保存和合理使用,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讲述:氮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是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游离态的氮, 只有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硝酸盐, 大部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比如氨、铵盐和硝酸盐。
一、氨和铵态氮肥 1、氨(NH3)的物理性质
倾听思考 设疑 激趣 学生活动 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 创设 认知情景, 引出新课总结性质。
【实验情景】展示一瓶氨气, 请学生观察并归纳出氨气的物理 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实验情景】:演示喷泉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演示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其原理、操作的注意事项。
总结:1、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用胶头滴管挤出水以后,使瓶里的气压迅速减小,外界气压把水压上来形 成喷泉。瓶里液体呈现红色,说明氨气和水反应生产了碱性物质 实验成功的关键:瓶干、气满、塞紧
2、氨与水反应NH3•H2O⇌NH4++OH-,NH3+H2O⇌NH3•H2O;NH3•H2O⇌NH4++OH-
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架。
思考:除了利用这个实验装置以外,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喷泉实验怎么完成?
思考归纳: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引入课题 实验:氨水和浓盐酸的反应 总结:由于氨水和浓盐酸都容易挥发,氨气和氯 化氢气体反应,产生白色的氯化铵。
3、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思考讨论 回答 倾听 掌握 反应的实 质NH 3 + HCl = NH 4 Cl
练习:写出氨气和硝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化合价问题: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 氨还可能有什么性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 反应?
4、氨与氧气的反应 引出记忆理解利用化合价分 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其化学性 质4NH 3 +5O 2催化剂=4NO+6H 2 O
总结: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 是氮的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它可以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反 应。 这个反应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叫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它是以氨为原料,先得到 NO ,然后 NO 再氧化成 NO2 NO2 溶于水得到硝酸
【情景创设】 讲述: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通常不使用 氨水作为氮肥。而是常将氨制成固态的铵盐使用,要科学的贮存和合理的使用氮肥, 就要了解铵态氮肥的主要成分-铵盐的性质。
引出化学问题:
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
铵化肥受潮了,就放在太阳下面晒,下午取的时候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化肥?或者,引导农村学
生列举一些使用化肥的注意事项,并解释相关原因。
【实验情景】5、学生分组实验:
(1)取少量的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
(2)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 动手 做实验 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3)取少量的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再加入 适量的 NaOH(10%)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 归纳、 总结完成表格:
学习实验分析问题实验现象 程式 步明确化 结论及化学方进一教师指导培养倾听、识记。通过讲故事的 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正确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总结知识
总结: 1、铵盐的物理性质: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及时的予 以引导和指 正。 学与生活 息息相关。培养 学生的总 结能力。
NH 4 Cl = NH 3 ↑ +HCl ↑ NH 4 HCO3 =NH3 ↑ +CO2 ↑ +H 2 O
(2)与碱溶液反应。NH 4 Cl+NaOH=NaCl+NH3 +H 2 O
归纳总结:利用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在实 验室通常用固态绿化氨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引导学生 通过回答几个概念 铵盐的性的区别,教师认识铵予以引导 盐这类物质的通性, 并能很好的应用这 个性质。
2NH 4 Cl+Ca(OH) 2 =CaCl2 +2NH3 ↑ +2H 2 O
发生装置:固体+固体加热装置
干燥剂:碱石灰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或蘸有浓盐 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尾气处理:用水吸收。或者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 塞上用稀硫酸蘸湿的棉花,防止氨气溢出
2NH3 +H 2SO 4 =(NH 4 ) 2SO4
布置作业 教材第 84 页 第 3 题 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