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沂水的“孟母墓”

(2020-09-17 14:35:22)


 沂水县杨庄镇有一个村名为孟母村,据说是孟子母亲死后葬在这里。

《康熙沂水县志》卷一.古迹中记载:孟母墓【在县东北六十里,遵化乡】。说亚圣孟子母亲的墓就在沂水,具体地点在县北九十八里沂山南的柴山以东,葫芦岭南北三十余里马鞍山,今安丘县境内。清朝康熙年间知县黄胪登在修纂县志的时候,没有进行实地查证,不仅保留了此说,而且在卷六艺文中,选录了涉及孟母墓的诗两首。一首是张嘉吉的《题孟母墓》。这位沂水教谕来到滔滔的沂河岸边,下马来寻孟母坟,可惜孟母坟前的半通残碣已无文,字迹漫漶,看不清了。另一首是青州等处海防道大兴人张能鳞的《孟母墓》。诗人在寻找孟母墓时,看到的是苍烟迷古墓,白雪老疏桐。听远猿啼树,情深水咽风,孟母墓已湮灭于荒草之中。

   到了道光年间,沂水县知县张燮修纂《道光沂水县志》。他没有简单的照抄旧志,而是完整保留了沂水是否有孟母墓存在的两种观点,让后人评判。卷八人物塚墓:周,沂水县古塚记述了孟母墓的存在,然后用小字号保留了另一说:县东北六十里遵化乡。按邹县马鞍山有孟母墓,此亦有之,未知孰是,或谓他孟母墓。在卷十艺文中,收录了明万历年间河南商城进士沂水知县马之图的《新建孟母庙记》,文中记述他来到了孟母墓前,见荒凉继至,牧樵不禁,于是找来工人治宇修墓为室若干楹。捐出薪俸在孟母墓一侧易田三十亩,令农人在此常守。他认为《经》上说:母氏携孤迁徙无常,孟母自齐葬鲁,沂水属鲁之北境,有孟母墓是可信的。在卷八 人物 塚墓 墓冢考一目中,又收录了雍正拔贡、乾隆十九年甲戍进士刘绍武的考证文章。刘绍武认为亚圣孟子不会舍近求远,舍父母之邦而葬于鲁之东鄙,这不符合义的标准。

孟母冢在相距105里的临朐县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是否存在持否定态度。《光绪临朐县志》卷四.古迹:孟母冢在穆陵关南三十里,为鲁地,关北为齐地。嬴离关稍偏东北三十里,乃孟子反齐止宿之处。按嬴为齐南邑即汉晋之嬴县,其故城在今莱芜县西北四十里。言地理者历千百载无异词。孟母冢在邹县北二十里马鞍山阳,有孟母墓碑可考。由邹县至临淄莱芜正所沿历以今忖古,了然大白。旧志此说真谩谈矣。至以关南为鲁战国疆域,茫然弗详,疏谬尤彰,不足置辨。也认为孟母冢在邹县而不在沂水。

此两种观点公婆各理,相去千里。

《道光沂水县志》保留了此两说,又在文末加了一个按,说明保留此两说的理由:这两篇文章观点背若两己,孟母是不是存在于沂水境内并不重要,人们对亚圣的崇敬,闻墓而瞻,千秋万代使然,是人们有一颗重圣贤之心。且此墓于沂境为最古,即使非是,必无可令湮没之理,两公之论应并存不刊。重圣贤之意大于孟母墓是否存在之争,保留两说,信疑互质。

   我从史志的角度把此事写了出来,没想到引起了沂水的旅行爱好者“悲凉的石头”老师的注意,特意留言告知孟母坟的线索。经上网查询,结果令我所想不到,几百年过去了,孟母坟地域生成一个村子——孟母村;人们不仅没有怀疑孟母坟是否存在,而且将其扩而大之,形成了一个文化节。

       据有关文章,孟母祠堂原有7间正殿,旁边配有3间西厢、3间东厢,门楼朝南,祠堂比村里的普通农家房屋要高出一大截。孟母墓在祠堂后边的花园内,占地大约一分有余。孟母祠堂里曾经有20多块石碑,其中有4块正方体石碑,碑体的四面都刻有文字。现该村存有一块石碑,上书《古碑记》。碑记是康熙三十六年孟秋一个名叫刘昕的廪生撰写的。大意是,他在孟母村祠堂旁发现了写有“孟母之墓”的石碑,后又在附近发现了5块石碑,上书“邹孟母墓”。分析推测,孟子将母亲的遗体安葬在孟母村,而没有葬在他的老家邹城,其因据说孟母姓仉,娘家是孟母村东南方向约7千米的南仉林村。从建村历史上看,自然是先有墓后有村。孟子葬母于孟母村,其实是将母亲葬在了她的出生地。

 沂水县杨庄镇的领导和村领导具有慧眼,依托孟母坟的独特优势,发扬光大,搞得风生水起。2016年2月23日正月十六,沂水县杨庄镇孟母村北的孟母祠堂外,第一届中华孟母文化节在这里隆重开幕。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成立了“孟母文化促进会”,建设了“孟母文化民俗馆”,大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传承孟母文化的有效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