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bmiddle/001mmj5ezy77xGVuj5kb6&690
       这篇写于明代的《沂州赋》,出自于舒祥。舒先生,字维祯,黟县(黟,YI,在黄山市
)屏山村人,明代著名诗人。曾任山东沂州训导,《明史·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载:舒祥主纂《沂州志》四卷。在沂州期间,舒祥为沂州大好山水和秀美风光所倾倒,写下了《沂州赋》、《琅琊八景诗》等著名诗赋。至今,这些诗赋依然是临沂市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形象特色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这篇《沂州赋》,并不像明代公鼐先生所写的那篇著名的《东蒙山赋》一样赞扬者有之,详注者有之,受到热烈的追捧。但在最近临沂市史志办整理出版的旧志《万历沂州志》卷之十艺文中,《沂州赋》紧排在《东蒙山赋》之后,可见在明代志书编撰者心目中的地位。静心读之,你会为文中优美的文词所感染:“沂州之为琅琊也,自三代之后而有其名”,“苍蒙拔其秀,沂涑澴其清,前则襟乎淮海,后则负乎济青”,“得天地之中和,夺山川之萃精”。“四顾平平,烟火百里”。这样好的文章,在临沂的文学界,竟然无大师级作家给予介绍、给予祥注。今找到原文附录如下,供大家阅卷读。
 
沂州赋
舒祥(明)
      
沂州之为琅琊也,自三代之后而有其名。曰兰陵之与东海也,又不知何代而有其称。
      
盖其为势也,苍蒙拔其秀,沂涑澴其清,前则禁乎淮海,后则负乎济青,此其得天地之中和,夺山川之萃精。
     
 在中夏兮为虞美之邦,亘万古兮固磐石之宁,及其四顾平平,烟火百里,按图版兮,户口增十七万之余;询父老兮,城郭历千余年之址。
      
生民之有休息兮,则井授而田均;鸡犬之有相闻兮,自林居而野处。观星棋之罗布兮,知英雄迭作之城;视禾黍之高底兮,叹豪杰湮漫之迹。
       
桑田黍泽,山川变也;宦府旧居,气候移也。稻黍如浪食之源也,桑麻如云衣之基也。星红满川,柿枣熟也;雪花点地,棉絮成也。春和景明,花卉发生,红菲簇簇,锦绣其城。
      
蹇余得深趣而挈良朋,携素琴而触芳萸。尽酬畅兮醉春风,几欢笑兮娱升平。民害不侵,风波不起,岁丰登永,乃刈乃粒。好山戟列,长河萦纾。川陌相连,污不溝事。林木森森兮以广其庐,蕃蓄绳绳兮以荣啮厨。灵药满山兮以卫其生,菽帛蒲家兮以裕其□。于兹可以丰沂民之材,可以壮沂民之居,可以供沂民之樵,可以聊沂民之渔。审一邦之内兮,何资而不备。
     
 羡民生于此居,何愿而不如。及东作之古起兮,则笠雨而蓑风;戴骄阳而热芸兮,其汗济于下土。以桑麻而竞成兮,可干布而于衣;执其有而易无兮,尽得便其商贾。篝青灯而吾伊兮,穷礼义于青春;擢高第而登云兮,贤才出而楚楚。车辘辘而奔走兮,轻展乎烟尘飞;舟荡荡而去来兮,衫染乎波澜绿。此则民之业也。
      
民之有业兮则分土出赋,得尽力于吾君。含哺鼓腹知官于民者,不得以蠹于其民。官不蠹民兮民则化。其谆谆则以道兮,而责成其身。欲成其身兮,孰若取法乎往古之人。学古人不知身之穷困兮,则勤读而偷取于邻光。学古人笔落龙蟠凤翥兮,性清真而潇洒。在风尘能事亲整竭心力兮,当盛寒而破裂于河冰能事。
      
君不有身命兮有二表而忠,贯乎天人以智力而一匡天下兮,吾具被共浩大之功。勋得圣主之优惠老臣兮,散黄金而置酒娱亲朋。使流移而襁负自致兮,其恩惠如有脚之阳春。致神烦之思慕愈切,分命工笔而绘像于鹿麟。不得以专美于前兮,尤得以启发于后人。愿后人之传流不息兮,使后人又法于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