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电影的个性——直击新西兰电影产业2

(2007-04-25 11:27:03)
标签:

新西兰电影

电影产业

4月29日晚18:30分电影频道播出

新西兰电影的个性——直击新西兰电影产业2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本期的《世界电影之旅》。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文化体系做支撑。电影艺术也是如此,身处于同一种文化氛围之中,抱有共同理想的艺术家们,渐渐形成了与这种文化体系相一致的价值趋向。于是,我们发现电影艺术无形中也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不知这南半球的空气,又为新西兰电影赋予了什么样的地域风情呢?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它。

 

新西兰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国家。在这里你会感觉到美洲的热情、欧洲的高贵、亚洲的儒雅,还有大洋洲的纯朴与随性。之所以能够成就新西兰如此多面的性格,主要还得归功于它海纳百川的气度。它总是热情地接纳着远道而来的客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波利尼西亚人变成为新西兰原著民,欧洲移民者及后裔也成为新西兰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这些移民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也渐渐在这里生根。

基督城是除英国之外最像英国的城市,新西兰在划入英国版图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渗透于这些建筑中、这些美景里,还渗透于新西兰的电影文化之中。

 

从文学作品中取材的现象,在电影界也已经屡见不鲜。像早年的莎翁巨著《哈姆雷特》、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等,这些经典作品都曾多次搬上银幕。深受英国文化影响的新西兰电影人,似乎也比较倾向于从英国文学当中找寻题材。不过他们的着眼点不是历史巨著而是魔幻小说。

电影局:魔幻电影里表现出新西兰的那些美景确是世界所能接受的,观众们相信它并且能够接受,所以说魔幻电影确实成为了新西兰电影的一个特征。

影协:也许这正好反映出了我们的与世隔绝或者是一个处在世界边缘的小国,要努力凸现自己的特色。

魔幻题材的电影,之所以能够在新西兰生根并且发展壮大。主要依赖于多方面的支持。首先,长久接受英国文化的熏陶,新西兰人对英国魔幻小说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透徹。其次,新西兰所拥有的自然景观又完全契合小说中的魔幻景致。再加上特技高手助阵,任何高难度的特技效果都可以在这里制作完成。当然,最重要的还得要有这些喜欢魔幻小说的优秀电影人们。彼得·杰克逊、安德鲁·亚当斯,他们联手在几年之内将新西兰电影产业推向了一个的新的高峰。

《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金刚》。《指环王》全球票房突破十亿美元,《纳尼亚传奇》全球票房创6.5亿美元,《金刚》全球票房创5.4亿美元。

观众:《金刚》还有《指环王》,我都去看了,按理说,它们都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看的。但是我还是去了那是因为我为彼德·杰克逊所有的创作感到无比骄傲。

影协:《指环王》太棒了,我觉得它可以流行几百年,始终充满吸引力。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对于我们这些居民来说更幸福。

电影局:彼德杰克逊的兴趣就是让魔幻题材发挥到极致,把魔幻元素发挥到极致。他显示了电影业的创造力和一种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同样重要的是,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演播室:与彼得·杰克逊、安德鲁·亚当斯掀起的魔幻狂潮相比,导演简·坎皮恩所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悸动。她用她女性的细腻与敏感来描述掩藏在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只是浅浅的、淡淡的触碰,就会让你铭记于心。

每一个国家都有非常出色的女性导演。比如美国的索菲娅·科波拉、伊朗的萨米拉·马尔马巴夫、波兰的阿格涅什卡·霍兰等等,她们都是女性题材的忠实拥护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这些女性导演当中,新西兰人则显得由为突出,因为她们的出现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是新西兰电影当中非常重要的创作群体。简·坎皮恩、凡尼沙·亚历山大、:尼克·卡罗,她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什么新西兰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女性导演,女性电影的创作为什么如此繁荣。这还得从新西兰特殊的女性地位开始说起。

旅游局:新西兰的女性是全世界第一个能够有选举权的,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我认为新西兰的女性一直在社会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我们来说尤其是在过去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在政府当中担任要职。

电影局:新西兰的电影业和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我们的总理就是女性,政府高官也有女性,大法官也是女性,新西兰电影协会的头?也是个女性。

年轻导演:在新西兰拍电影的话,在很多方面女性都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我的剧本里,做摄像机滑轨的那个人就是女性,我的制片人也是个女性。在艺术创作部门里也有很多女性,在新西兰电影业有很多女性都在工作,他们都做的很棒。

有更多女性电影人的加入,新西兰电影呈现出另一种风情。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眼中的坚定、执着,也可以感受到她们的柔弱无力。

电影《意味深长》、《圣烟》、《天使与我同桌》、《鲸骑士》《天堂造物》

就是这样的真情流露,使新西兰电影迎来了第一次重大成功。1993年一部低婉缠绵的《钢琴课》问鼎当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电影局:《钢琴课》这部电影是在新西兰制作的,尽管投资方是法国,但别人都认为这是一部新西兰电影。

资料馆:我觉得《钢琴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电影,因为它讲述了在殖民地时期的一些事情,跟其他的电影题材是不同的。

电影局:《钢琴课》这部新西兰电影带到更多的国际观众当中。这是我们在美国最成功的一部电影,在美国的票房非常地成功。

年轻导演:我喜欢《钢琴课》这部电影。我不会想她是一个女性导演,就因为她是一个很棒的导演,很棒的电影人。

业余电影人: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电影人总能把她自己的风格加入到片子中去让你无法忘怀。

业余电影人:对于《钢琴课》,或许你没办法记住整个故事,但是你能记住海滩还有毛利人还有服装以及一些特别的东西她能让这些东西都活起来。

影协:她或许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女导演了,在这里就更不用说了,她在附近生活了很久,因为她在这里有房子你可以时常碰到她。那是个很低调的人,却十分受人尊敬。

影展负责人:我认为这部电影,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整部电影的每一格画面都充满了冲击力而且我发现,当我们邀请外国的导演们。每年七月来参加我们的电影节时,他们都要到拍摄那部电影的海滩去看看。它使每一个人都对它的实景充满了想象。

演播室:如果说新西兰的魔幻电影满足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那女性题材的电影则让我们体味到女导演细腻的情感表达。接下来我们要带您进一步贴近新西兰人的生活,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感受新西兰人本真的生活状态。也许这种独特的人文环境给予故事的艺术张力,会让它成为打动观众的情感法码。

   现实题材的电影之所以有观众缘,就是因为它真实。在电影当中,观众很容易找到情感共鸣。《战士奇兵》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作品。他不仅深受新西兰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各国观众的好评。

电影局:《战士奇兵》是一部关于家庭矛盾的电影,得到了巨大的成功。是一部很有力量、非常强硬的电影。这是毛利人来写的故事,毛利人来做的导演,所有的演员也都是毛利人。

 

《战士奇兵》讲述的是发生在奥克兰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它真实反映了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状况。在被众多社会问题包围下的奥克兰贫民区里,男人们整天无所事事,女人辛苦的维持着家里的生活,本应上学读书的孩子们,却只能在街头游荡。

与《战士奇兵》里那个可怜的母亲相比,电影《雨》中的这位主人公可以说要幸福得多。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一对健康成长的儿女,她们一起住在宁静的海边,过着衣食无悠的生活。然而,她一样是苦闷的。整天无所事事,让她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只有沉浸在每夜的狂欢里,用酒精麻醉自己。这两部影片,展示了两种不同生活状态下的烦恼。让我们在不同的侧面感受到新西兰人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演播室:新西兰电影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多样的电影形态。主要还得归功于那些执着的电影人们。面对发展空间不大的新西兰电影产业,这里的电影人仍在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好莱坞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许多大牌电影人都是从那里走向世界的。然而,它却不是唯一的选择,留在新西兰的电影人们依然有他们的生存之道。下面我们来听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年轻电影人:我叫乔纳森·金,是一个新西兰俄裔电影人,我最近刚做了一部电影叫《黑羊》,是昨天在新西兰首映的。

乔纳森·金是新西兰的一位年轻电影人,很幸运他在投资方的协助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年轻电影人:在世界范围来说,这确实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还不到一千万元,对于处女作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钱,但我们尽量在用这笔钱做成一个更大的电影,尽管新西兰电影产业的规模有限,但是,电影机构还是尽最大可能为一些年轻电影人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

电影局:我们每年的四到五部电影会去尝试发现新的导演、新的有才华的人,然后他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来进入到电影业当中,拍成自己的电影。

为了赢得电影局给予的拍摄机会,这些年轻人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需要打下扎实的基础,才有望从众多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他们总是从学徒做起,在不断的学习、不断摸索当中,慢慢开始自己的电影创作。乔纳森·金就与我们谈起了他曾经做电视节目的那段经历。

年轻电影人:当我开始拍片子的时候,我也在尽可能地多作一些工作。我做音乐录影带、也做商业广告,我学习怎么去拍摄、怎么去剪辑,怎么去制作,我总在想我拍电影的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尽管最后没能成功,但是我知道人是可以靠个人的力量去努力拍成电影的。

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乔纳森·金终于拍摄完成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黑羊》。

相对于乔纳森·金,我们下面将要认识的这位朋友,可以说他与电影的结缘只是一个偶然。

业余电影人:我当时在一个电影的片场,我看到那些人做的事情觉得自己应该也能做类似的事,应该也会很享受这件事。

就是因为这次片场的经历,瑞金德拉·帕泰鲁喜欢上了电影。他报考了电影学院,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他走入了电影行业,充分享受着工作给他带来的快乐。六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了解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一个埋藏心底的想法也渐渐成形。

我一直很想拍一部电影,然后过了一些年,我觉得自己可以开始拍了,于是就这么做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短片,就是瑞金德拉·帕泰鲁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它是一部实验电影,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瑞金德拉·帕泰鲁通过正放与倒放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场面。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个几乎用尽了他全部积蓄的作品,瑞金德拉·帕泰鲁想出了许多方法。

我大概把片子交给了十多个电影节,其中四个都选了我的片子。一个是澳门的电影节,还有一个在巴塞罗那,还有柏林短片电影节,还有一个在圣地亚哥的电影节。

虽然,电影节上他一无所获,但是瑞金德拉·帕泰鲁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继续拍电影的想法。如今他已经开始努力挣钱为他的下一部短片做准备了。

最近想拍一个关于中国的淘金者的故事,以前有过一个类似的电影,但我想加入一些新的跟上时代的元素。

新西兰孕藏着丰富的金矿,很久以前,许多中国劳工被带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淘金生活。就在皇后镇附近的剑城,至今还保留着淘金者的生活遗迹。但愿,这些鲜活、真实的故事可以给他带来创作灵感。

演播室:在与瑞金德拉·帕泰鲁的交谈当中,我们了解到,在新西兰还有许多向他这样的电影工作者。他们没有投资人,只有通过打各种零工来赚取拍电影所需的费用。他们没有发行方,只希望通过参加电影节,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即便到现在为止,这些作品还没有办法公开放映,然而这一点也不会影响他们坚持下去的决心。他们说,自己渴望享受这种创作过程。这就是新西兰电影人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他们构成了新西兰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新西兰多元电影文化的基石。我们衷心地祝愿他们永远抱有对电影的热情,并且乐在其中。好,感谢您收看本期的《世界电影之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