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黛玉“我長了今年十五歲”辨疑

(2014-05-09 11:44:34)
标签:

石头记

紅樓夢

分类: 全面彻底破解200年红学悬疑
黛玉“我長了今年十五歲”辨疑
——證偽姚燮手抄《讀紅樓夢綱領》及深挖陶洙更多作偽行徑


《增評補圖石頭記》卷四十五《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製風雨詞》寫到,黛玉對寶釵說:“我長了今年十四歲。”此句下有夾評:“原本作十五,見總評。

看到此,我一驚非同小可,主要是因為“原本”這個詞是陶洙偽造各種假古籍《紅樓夢》版本時的常用語。上述夾評到底是誰做的呢?“原本”上黛玉到底是“十四”還是“十五”呢?

我仔細查了一查《增評補圖石頭記》卷首附錄的護花主人和大某山民的各種總評摘誤等內容,未見有提及“原本”上黛玉自稱“十五”的內容。我再查此卷末的“總評”,果然在“大某山民評曰”之下找到了對上述夾評所涉內容的詳細說明:

按黛玉以十七歲死,在乙卯年,逆推是年壬子,則為十四歲。原刻是年作“十五歲”,則與寶玉同庚矣。然寶玉生日在四月,黛玉生日在二月十二,何以寶呼黛為妹,黛呼寶為哥耶?可見“十五”二字為“十四”之誤無疑也。況寶長於黛,書有明文,今故更正。

有鑑於此,上述卷四十五的夾評必出於大某山民之手,而全書的全部夾評亦出於大某山民之手,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由此事實出發,則可以有更多十分有趣、意味深長的重大發現。

首先要追問的是,大某山民看到的《石頭記》原刻本,真的是作黛玉自稱“十五歲”嗎?從夾評和回末總評的內容來看,《石頭記》原刻本此處正是作“十五歲”而非“十四歲”,“十四歲”是大某山民更正的結果。

不過,這還只是根據《增評補圖石頭記》單方面批語的內容做出的判斷,所謂“孤證不立”,還應該結合其他方面的證據加以驗證。

大某山民何許人也?這個疑問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一位名叫“魏友棐”的人發現了“鎮海姚梅伯先生”的遺著手稿《讀紅樓夢綱領》,“大某山民”是姚燮的答案才得以揭曉。

魏友棐和洪荊山校訂了這部遺著,改名《紅樓夢類纂》,由上海珠林書店於民國廿九年十一月印行出版。

我的疑問有二:

首先,《紅樓夢類纂》卷首所附的《鎮海縣志姚梅伯傳》並未提及姚燮手批《石頭記》或《紅樓夢》,著錄書目中也無相關內容;

其次,“咸豐十年庚申秋七月復翁手抄”的“原序”,完全沒有提及此遺著的原名。

那麼,《讀紅樓夢綱領》到底是姚燮定的名,還是魏友棐之前的手稿收藏者定的名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曹頫原著的小說從來都是叫《石頭記》,而不叫《紅樓夢》;“紅樓夢”一定是陶洙偽造刊印假古籍時篡改的小說名。

如果姚燮的手稿的確原名“讀紅樓夢綱領”,則我幾乎可以肯定這是陶洙偽造的假古籍;如果不是,則我幾乎可以肯定這部手抄本經過了陶洙之手,定名為“讀紅樓夢綱領”,然後遞藏到了魏友棐。

魏友棐在“魏序”中寫到:“今坊間有大某山人手批紅樓夢本,即出先生手筆。”這個說法很奇怪,因為現在所知的大某山民評本,一是與護花主人王希廉的合評本《增評補圖石頭記》,一是陶洙偽造,號稱與王希廉、太平閒人張新之評點匯錄的“三家合評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並沒有大某山民單評或合評的名為“紅樓夢”的版本。

魏友棐是否習慣性地將《石頭記》成為“紅樓夢”呢?或者是別的人所不知的原因,如確有號稱大某山民單評或合評的“紅樓夢”?如果是這後一種情況,那麼魏友棐很可能是看到了現藏浙江省圖書館、陶洙偽造、號稱“徐傳經批本”的雙清仙館王希廉評本《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這個刊印本上面,我知道,的確有陶洙親筆抄錄、指為姚燮原評的批語。

想到這裡,再翻一翻《紅樓夢類纂》,果然在書後的《諸家撰述提要》中發現所謂“洞庭王氏紅樓夢新評一百二十卷”的條目:

吳縣王希廉雪香評本,道光壬辰歲雙清仙館刻,前附總評一卷,問答一卷,其分評於每卷後,條列之尚稱辨晰,原本刻本稱最善者,但檢校疏略,殊多亥豕之訛。

由於《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百分之百是陶洙偽造的假古籍刊刻本,因此所謂的“姚燮遺著”要么全盤出自陶洙親筆偽造並定名為《讀紅樓夢綱領》,要么經過了陶洙的篡改增刪和定名。

行文至此,我不禁又怒火中燒,所謂的《讀紅樓夢綱領》根本就不可信,所謂“大某山民是姚燮”的判斷根本就不能成立;魏友棐要么是上了陶洙的當,要么就是陶洙的槍手走狗馬前卒。

我更火大的是,《諸家撰述提要》提到了一大堆名為“後紅樓夢”、“紅樓圓夢”、“紅樓復夢”、“紅樓評夢”等的書目,俱號稱嘉慶或道光年間刊刻。不用懷疑,這些冠名“紅樓”的刊刻本,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就是陶洙刊刻,先遞藏周紹良,現窩贓於杜春耕。

所謂的《讀紅樓夢綱領》根本就不可信,所謂“大某山民是姚燮”的判斷根本就不能成立,從其行文內容來看也可以判斷。如《叢說》一篇提到“紅樓之製題如曰俊襲人,俏平兒,癡女兒”等。“俊襲人”這個回目本出《石頭記》卷二十一“俊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庇賈璉”,陶洙偽造的“程本”和“脂本”都改成了“賢襲人”。

《讀紅樓夢綱領》若引“俊襲人”,怎麼會說小說名“紅樓”而不是“石頭記”呢?好的狠,陶洙偽造的“雙清仙館評本”《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正是沿襲了《增評補圖石頭記》,作“俊襲人”而非“賢襲人”。《讀紅樓夢綱領》不是陶洙偽託姚燮偽造的手抄本,又是什麼?

再查《讀紅樓夢綱領》之《糾疑》篇,正好談到了黛玉“十五歲”的說法,原文如下:

四十五回黛玉云,我今年十五歲,當作十四歲為是。

對黛玉年齡的推斷,《糾疑》篇並不肯定,陶洙只是沿用了《增評補圖石頭記》中大某山民對小說年代的推定和對黛玉年齡的推斷,而後者的判斷不但很肯定,而且據此直接改動了小說原文的“十五歲”。

陶洙不是很喜歡偽託“原本”麼,好的狠,在陶洙偽造的王評本、妙复軒張新之評本、“三家評本”、“程本”和脂本中,凡涉及此處黛玉的年齡,正文一律是“十五歲”,而不是大某山民擅自更正的“十四歲”。

由此判斷,曹頫原著《石頭記》原文此處一定是“十五歲”。將來我的校注本是要校正並做出校記的。

我還要特別註明的是,曹頫此處的“十五歲”當然是錯的,這是他改動數字筆劃以隱瞞人物真實年齡,打亂小說真實年代序列手法的一處顯證。對於曹頫的這個手法,我已有專文論述,在此不贅。此處黛玉正確的年齡,不是十五歲,也不是十四歲,而是十二歲。

最後,順便說一下,既然《增評補圖石頭記》上的夾評必定出自不知名的“大某山民”之手,託名張新之的“妙復軒評本”就更見其假且必出自陶洙偽造了,因為所謂張新之的夾評,不少是根據“大某山民”的原評發揮而來的。


(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