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胡文彬弃暗投明埋葬“红学”(上篇)

标签:
红楼梦红学陶洙脂本脂批 |
分类: 全面彻底破解200年红学悬疑 |
铲除腐败“红学”诈骗集团告全国人民书系列之一
呼吁胡文彬弃暗投明埋葬“红学”
——请胡老先生公开认定曹佳氏确切生日,坚决支持陈林,
揭穿“主流红学家”长期隐瞒陶洙伪造“脂本”的诈骗罪行
(上篇)
2008年7月25日下午,近两年来一直从事《红楼梦》版本校勘研究的陈林终于清醒而坚定地确认——长期以来被“主流红学界”奉为“最接近小说《红楼梦》原著”的所谓“脂砚斋评本”(“脂本”)全部都是由近人陶洙(1878—1961?)伪造的假古籍。
满腔悲愤的陈林为此打电话给他一直非常尊敬的大学者胡文彬老先生,汇报这一研究成果。由于胡老先生当天傍晚要出门开会,第二天又要远赴马来西亚,因此这次通话很简短。
当陈林直截了当告诉胡老先生“一切‘脂本’都是陶洙伪造”时,胡老先生在电话那头惊呼了一声“啊啊~~”,给陈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知道胡老先生这一声惊呼是震惊和恐惧,还是如释重负的恍然大悟。
强压悲愤的陈林接着说:“你们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对不对?”
胡文彬先生沉默不语。
陈林继续说:“胡老,您应该站出来(指证)。”
胡文彬先生长叹一声:“我是朽木不可雕矣!”
热泪盈眶的陈林无言以对,最后只能简短地劝慰说:“胡老,不要这样说。人生只有一辈子。”
陈林所说的“你们”,是指以冯其庸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的高层人物,一长串的名单包括冯其庸、杜春耕、孙玉明、张庆善、蔡义江、刘世德等人,还包括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的一群“专家”、“学者”,还包括已经去世的张伯驹、赵万里、孙楷第、吴恩裕、周绍良等人。至于“红学泰斗”周汝昌,也不知道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总之从周汝昌的自述文字来看,陶洙简直是轻而易举地将周欺骗玩弄于掌股之间。
冯其庸等人当然早就知道陶洙正是伪造“己卯本”、“庚辰本”乃至“甲戌本”的元凶。任何仔细核对过原件的研究者,乃至任何认真研读过有关校勘研究报告的研究者,都不难发现陶洙的罪行。关于这一点,陈林已经在《百年红学造假第一大案水落石出人赃俱获》和《冯其庸早知汉奸陶洙伪造脂本》等系列博客文章中给出了简洁论证,陈林还将继续在系列博客文章中予以详细揭露。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冯其庸“灵光一闪”,发现陶洙亲手抄写的“北师大藏本”上的笔迹跟“己卯本”上陶洙抄补的第二十一到第三十回的笔迹“真是同一个人的笔迹”(参见冯其庸:《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藏〈石头记〉庚辰抄本的几点思考》。《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四辑,第16~17页)。然而,“己卯本”上陶洙抄补的第二十一到第三十回的笔迹恰恰跟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庚辰本”上的笔迹一模一样(见下图)。可是拿着“北师大本的复印本”“逐字逐回校核”“庚辰本”的冯其庸却公然说,“我把我手头所有的《石头记》抄本统统拿出来核对,一时都没有对上(北师大本上的笔迹)”!(参见同上)
(己卯本上陶洙抄补的第二十三、二十四回回末的正文字迹对比庚辰本字迹)
陶洙和冯其庸这种并不高明的骗局,对于精研史料的胡文彬先生来说,能不了然于心吗?至少严重怀疑是一定有的。事实上,胡老先生早就紧紧地盯住了陶洙这个“上窜下跳”(胡老在电话中的描述)的家伙,他发表了《陶洙与抄本〈石头记〉之流传》一文(参见《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一辑),详细介绍和考证陶洙的生平。这是第一篇,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在报刊上发表的研究陶洙的专文。
2001 年2 月27 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主持召开 “北京师范大学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专家座谈会”(参见实达:《北京师范大学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专家座谈会综述》。《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二辑),冯其庸、刘世德、杜春耕、蔡义江等人纷纷发表“高见”。据陈林的读后感,胡文彬先生没有妄下判断,没有讲违心话,他“希望北师大图书馆尽快影印出版。越快越好,版本鉴定工作并非开几个会能起作用的,尽快地让广大研究者看到本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参见同上,第42页)。
陈林认为,“北师大本”影印本出得越快,陶洙伪造贩卖系列“脂本”的真相就会越早大白于天下。胡文彬先生或许当时早已有此定见。事实证明,“北师大本”的曝光,正是陶洙罪恶行径彻底败露的溃坝管涌。
胡文彬先生喟叹自己是“朽木不可雕”,此言大谬,同时也让陈林备感伤心和痛苦。如果要说陈林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红楼梦研究专家曲沐先生称赞陈林“实证辨伪,是红学研究的一大突破,大有‘埽荡烟埃,斥伪返本,积年堙郁,一旦霍然’之感,功莫大焉!”——这是因为陈林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巨人之一就是胡文彬先生。胡文彬先生应该为自己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激情洋溢的学术良知、充满智慧的道德勇气,以及陈林这个素未谋面的“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
胡文彬先生是“主流红学界”首先肯定陈林重大学术研究成果的真正专家。2005年4月13日,《新京报》C10版文化新闻刊发报道《陈林正确考证元春卒年——著名红学专家查证〈爱新觉罗宗谱〉,首次以确凿的史料证据支持〈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一文的论证》(《新京报》记者王小山、特约记者王刚),2005年4月14日《中国教育报》第5版刊发《破解〈红楼梦〉密码〈红楼梦〉新论震惊红学界》(特约撰稿王小鲁),这两篇报道都提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红学家”查证史料,发现陈林论证的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确切生日“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二)完全正确,这位老红学家还称赞“陈林的这种研究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能够把天象、历法引进到学术中来,这是一个贡献,因为古典文学的研究很少注意到天象历法和时序的关系”。
绝大多数读者不知道的是,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红学家”正是胡文彬先生,电话采访胡先生的就是记者王刚(王小鲁,北京电影学院高材生)。陈林早就知道这个事实,但出于种种考虑一直没有公开披露。
陈林曾两次打电话请教胡老先生,胡老先生明确告诉陈林,曹佳氏的生日“就是你论证的那个(生日)”。在2005年4月第一次通话中,胡老先生并没有明确说他查证的是何种文献,只是告诉陈林从曹寅奏折等史料文献可以判断曹佳氏的生年。在2007年的第二次通话中,陈林明确指出曹佳氏的确切生日肯定在清宗人府档案《娶妻册》中有着明文记载。胡老先生没有表示反对意见,只是建议“可以主动查证,或者等待时机”。
陈林个人目前当然是查证不了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宗室档案只开放了1724年以后的资料,而曹佳氏结婚是在1706年。陈林虽然查不了,但是总有人能查得了,所以陈林发表了博客文章《重金悬赏一举铲平红学界》,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帮助查证曹佳氏生日资料。即使所有人都查不了,即使有人胆敢篡改皇家档案,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的真实生日仍然可以得到小说多处文本证据的验证,当然还有胡文彬先生这位证人及其证言。
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确切生日的重要性,在于它充分证明了陈林关于《红楼梦》时序研究和作者研究的基本论断完全正确,证明小说的确是按照从1706年到1724年这个真实年代序列来叙事,证明小说作者的确是曹佳氏的弟弟、生于1706年6月8日的曹頫,证明现存120回小说的确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部出自曹頫之手。就学术影响来说,简而言之,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确切生日的重要性,在于它完全证明了“主流红学界”之“作者是曹雪芹”和“后40回为续作”两大谎言的彻底破产。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