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曹雍正奏折文化 |
分类: 红楼梦版本辨伪存真 |
“頫”、“福”同音的一个旁证
程式朋友曾在敝博留言中写道:
小说文本第17回中有一段介绍怡红院的文字:“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其中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一格一格,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其格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戏。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俱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从这段正文中,“流云百蝠”“岁寒三友”和“槽子”显而易见就是将曹頫本人的名“頫”(与“蝠”谐音)、字“昂友”(在普通话中,“昂”和“寒”韵母相近,一个长音áng、一个短音án)和姓“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从小说正文看,怡红院的主人是贾宝玉,而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頫自己,绝对不可能是他的儿子曹雪芹。在此本人不得不佩服曹頫的生花妙笔,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小说的作者是曹頫和120回是一个整体这一观点的正确。
我承认,博学的程式朋友推论曹頫的用心的确令人惊叹而且十分有趣,虽然我不敢贸然以此为定论。我在留言回复中也曾提出一个让程式朋友为难的问题:您能证明在《红楼梦》的时代“頫”、“蝠”两字同音吗?
程式朋友果然被难住了,他暂时证明不了。
有趣的是,最近我在翻看一些旧刊文献时,非常意外地发现了《红楼梦》的时代“頫”、“蝠”两字同音的一个“旁证”。在忙完了年末的工作之后,我真是有点迫不及待地要给程式朋友出示这个“旁证”,也是期待他能进一步完善论证的意思。
徐恭时先生在《楝花满地西堂闭——曹頫史实新探》一文中提到:
在《文献丛编》第九、十两辑内收有曹頫奏折。第十辑有原注:“曹頫奏折共储一匣,原藏懋勤殿,匣上签云:‘雍正元年口口口口织造曹福交来朱批折子一盒。’”
徐恭时先生指出:“至于盒上签书名字,系属音误。”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437页
)
我想,既然是“音误”,那么两个字应该是同音才有最大可能导致“音误”,由此可证“頫”“福”同音。但我不敢遽然断定事实一定如此,只好称之为“旁证”,以俟高明。
特此奉告程式朋友,顺祝新春吉祥!:))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