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横扫红学界牛鬼蛇神 |
贾环掷骰耍无赖
庚辰伪本爆污点
《红楼梦》第二十回写到了宝钗、香菱、莺儿和贾环一起玩掷骰的游戏。关于这次游戏的规则、点数以及相关细节描写,程甲本、程乙本、庚辰本各有不同。根据这些不同之处,可以作一番有趣的推理。
按程甲本的规则和点数,情况是这样:
如果贾环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七,便赢了。
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六,那么就轮到莺儿掷骰。
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三,贾环就输了。
按程乙本的规则和点数,情况是这样:
如果贾环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七,便赢了。
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六,贾环也赢了。
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三,贾环就输了。
按庚辰本的规则和点数,情况是这样:
如果贾环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七,便赢了。
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六,那么就轮到莺儿掷骰。
莺儿掷骰,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是三,莺儿就赢了。
按照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写法,掷骰的实际情形是这样:
贾环掷骰之后,首先得到了一个二点。
此时莺儿叫幺,很显然,她的意思是希望贾环立即输掉。
贾环就“六!”“七!”“八!”混叫。这个点数,不是第二个骰子的点数,因为一个骰子最大的点数是六点。贾环希望的是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或是六,或是七,或是八。因为得到七点,他就赢了;得到六点或八点,不过是轮到莺儿或其他人继续掷骰,贾环并不会立即输掉。
可是,“那骰子偏生转出幺来”,按照规则,贾环立即输了。
在这种情况下,贾环耍赖,他拒绝承认这个骰子是幺,谎报了一个点数。
程甲本和程乙本对该点数的写法不同,程甲本作六,程乙本作四。
按程甲本的写法,第二个骰子是六点,那么两个骰子的点数就是八点。这样只会轮到其他人掷骰,贾环既没有赢,也没有立即输掉。
可是,贾环的反应却是“伸手便抓起骰子,然后就拿钱”。虽然贾环是个赖皮,但是这种无赖就太明显太过分了,完全不合理。
因此,程乙本就改成了“四点”。
按照程乙本的写法,贾环得到四点,两个骰子的点数一共六点,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赢了。
如此看来,贾环抢钱才显得有道理。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程乙本的改法是恰当的。即使程伟元与高鹗并非根据其他版本来校改,这个改法也一定是他们两人“准情酌理”的结果,是正确的,是应该被接受的。
再来看看庚辰本的情形。
贾环掷骰之后,首先得到了一个五点。
此时莺儿叫幺,很显然,她的意思只可能是希望轮到自己来掷骰。
贾环就“六!”“七!”“八!”混叫。这个点数,同样不是第二个骰子的点数,此时贾环希望的是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或是六,或是七,或是八。得到七点,他就赢了;得到六点或八点,不过是轮到莺儿或其他人继续掷骰,贾环并不会立即输掉。
可是,“那骰子偏生转出幺来”,按照规则,贾环并没有立即输掉,不过是轮到莺儿掷骰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庚辰本写贾环慌报第二个骰子的点数是六,然后就抢钱。
按照规则,即便第二个骰子的点数是六,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一共是十一点,贾环既没有赢,也没有立即输掉。
既然贾环谎报的点数也没有让他赢,那么他抢钱的举动就无论如何都不合理了。
这种不合理,当然也是庚辰本写法的不合理。
事实上,庚辰本的不合理是多方面的。对比程甲本和程乙本来看,莺儿叫幺,希望贾环立即输掉,结果骰子偏偏转出幺来,贾环的确立即输掉,莺儿称心如愿,这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描写是合情合理的;庚辰本中莺儿叫幺,希望轮到自己来掷骰,结果的确如愿,但是贾环并没有立即输掉,因此这种写法从情理上来看是相当勉强的;贾环在并没有赢的情况下就抢钱,那就完全不合情理了。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说,程乙本在规则、点数和细节描写方面都校改得很成功;程甲本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庚辰本不合情理,相当失败,不能让人接受。
最后,我要说,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庚辰本是根据程甲本、程乙本综合校改抄配而来的,很多情况下是文理不同的臆断妄改。上面这个小小的例子,不过是可以拿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庚辰本的价值,远在程甲本、程乙本之下。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校勘出版120回《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错误,是学术上不可原谅的污点。
在此,特别重申我对红学界的严厉警告: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