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运的旋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记(一)

(2007-02-27 10:05:17)
命运的旋梯(一)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记
 
原作美国《时代》周刊 Michael D. Lemonick
编译 陈林
博主按  今年2月28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4周年,这一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它不仅说明了DNA为什么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且说明了基因的复制和突变等机理,因此对现代科学、医药和日常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谁也不曾料到,在探索DNA分子结构的过程中,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竟然与咫尺之遥的真理失之交臂,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先拔头筹,万古扬名。
 
  
1953年2月28日,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冲进英国剑桥大学校园内的老鹰酒吧(Eagle pub),大声向酒客们宣布:他和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秘密”!这一场景是沃森的回忆,克里克的说法和他并不一致。不过,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事实——他们确实发现了“生命的秘密”!

多年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结构。1953年2月28日这一天,克里克和沃森终于成功地找到了答案,他们建立了DNA分子结构的三维模型。他们坚信,这样的分子结构可以充分说明DNA是如何扮演遗传密码(genetic code)载体角色的,因此也可以证明DNA的确是承担生物遗传使命、主导生物发育和进化的关键分子。
  
令人感慨的是,沃森和克里克当时并不是DNA分子结构研究领域中最优秀的科学家(尽管他们很聪明),他们在该领域涉猎也并非最深的——实际上,他们先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没有最先进的实验设备,他们甚至对生物化学了解不多。

尽管他们在当时激烈的研究竞争中胜出的机会非常渺茫,但他们最终成功了。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的发现大大改变了科学、医药和现代生活的面貌,他们的发现对一切事物的全盘影响尚未完全显示出来。两位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怀着渺茫的希望,揭开了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最根本的谜团。这一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破解大自然的奥妙并不是只需要聪明的脑瓜和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还需要灵活通达的想法、百折不挠的韧性以及相当的运气。

沃森在他的回忆录《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中不经意地揭示了这一道理。这本回忆录在1968年首次出版发行时引起轰动,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尽管沃森在回忆录中用傲慢刻薄的文字描述了研究过程中的人和事,引起了很多争议,但他揭示的道理却放之四海皆准。
 
 
未完待续
 
 
命运的旋梯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