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国府”、“大观园”旧址揭秘(三)府署之争

(2007-02-08 03:19:40)
分类: 全面彻底破解200年红学悬疑
“荣国府”、“大观园”
旧址揭秘

三、府署之争

我对“红学”历史的细节了解的真还不够多,比方说,我以前真不知道还有个“江宁织造府”和“江宁织造署”的称谓地址之争。简单地讲,南京的严中先生坚持认为府署是两码事,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吴新雷先生为此气坏了,翻出铁证证明府署就是一码事,就是同一个地方。

在我没做认真研究之前回复好风如水朋友的提问时,其实我也发现了严中先生论述的自相矛盾之处;在认真研究之后,我完全认同吴先生的观点,“府署之争可以休矣”!

首先,以清朝历代的《江宁府志》和《上元县志》为证据,府、署的称谓是通用并存的,府和署决不是分为两处的不同机构

如上文所引,“上南巡至于上元,以织造府为行宫”,“圣祖仁皇帝南巡至于上元,以织造府为行宫”;而乾隆十六年《上元县志》载:

“江宁织造在督院(即现今南京总统府) 前街内,有圣祖(康熙皇帝) 行宫。”

该《志》还刊有“行宫图”,“图”后有“行宫图说”:

“康熙驻跸之旧以织造公为行在而葺新之”。

嘉庆《江宁府志》载:

“江宁行宫,在江宁府利济巷大街,向为织造廨署,圣祖南巡时,即驻跸于此。”

同治《上江两县志》:
 
“(圣祖) 南巡至于上元,以吉祥街(即现今太平南路北段)织造为行宫。”

“大行宫,向为织造,圣祖南巡时,驻跸于此。”
 
其次,查《康熙字典》或《辞源》、《辞海》,在古汉语的称谓中,织造府和织造署是同义词。

《康熙字典》引《广韵》:“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蜀志·诸葛亮传》‘开府治事’。”“署,廨署。”

《辞海》的释义是:“府,官署的通称,如官府、公府。”“署,办理公务的机关,如公署、官署。”“廨,官署。”

由此可见,织造府与织造署的称谓是可以通用的,是并存不悖的。

最后,吴新雷先生拿出了一条关键的铁证——他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所藏《振绮堂丛书初集》中查见“官方的南巡文书”《圣祖五幸江南全录》,其中明确记载了曹寅接驾的地方恰恰称为“织造府行宫”,地点就在碑亭巷。

《圣祖五幸江南全录》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第五次南巡的起居日记,其中记载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到南京:
 
至午刻,由西华门进织造府行宫驻跸,……织造曹进宴。(按:曹,指曹雪芹祖父曹寅)

又记载四月二十六日“驾往太平门登城阅视城垣”以后的情况是:

即回行宫,至碑亭巷,有一百零二岁张姓妇人一名,带八十岁、七十岁儿子二人接驾,上令侍卫查看,果系老年,即赏十两银子。
皇帝行在碑亭巷,有天主堂,门首恭进西洋字册页、履历黄摺。钦奉皇恩停车,顾问良久;又御试西洋语文,天颜大悦。

这项史料不仅考实了“织造府”的称谓,而且还明确了“织造府行宫”的地界和环境;“皇帝行在碑亭巷”,表明“织造府行宫”在碑亭巷是有门进出的,曹寅就是在织造府西园行宫接驾进宴的。巷子对面的天主堂也有遗迹可寻,其地即今碑亭巷51号南京市第九中学。该校从前是教会学校,称为震旦中学。
 
 
(未完待续)
 
 
“荣国府”、“大观园”旧址揭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