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驳陈克艰论破译红楼的方法:前言

(2006-10-09 13:15:18)
分类: 横扫红学界牛鬼蛇神
驳陈克艰论破译红楼的方法
 
 
国庆长假期间,我在网上偶然读到了《中华读书报》9月20日刊发的陈克艰先生评论鄙人红学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的长文。当主流红学界面对拙著装聋作哑、集体失语之际,在知识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华读书报》刊发书评,无论是赞誉还是否定,鄙人似乎都应该感到高兴。然而,陈克艰先生的文章并不是一篇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术评论,相反,它是基于大量误读、误判以及毫无根据的臆想而对拙著造成的歪曲和抹黑。因此,从学术探讨和《中华读书报》的坚持客观学术立场这两方面来看,我都认为有必要及时撰文辩诬。
 
我感到相当困惑的是,陈先生自述“一年多前”就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了鄙人撰写的介绍拙著缘起、论述方法和结构,以及基本研究结论的文章《一芹一脂大快遂心于九泉》(原刊2005年4月20日《中华读书报》,转载于《新华文摘》2005年9月第17期,拙著亦全文收录),撰写书评之前又“比较认真地读了”拙著,可是陈先生的书评中却出现了很多明显的引文错误、转述错误,以及毫无根据、强加于人的论点;陈先生一方面批评我“对历史考证的方法论性质完全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在书评的行文中表现出他对于“历史考证的方法论性质”掌握得很好的素质;陈先生认为拙著论证《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一个整体,后四十回不是续作,“可说理据相当充分”,然而他的这个判断建立在一系列误读的基础上,而且他完全不能正确认识到由这个“理据相当充分”的结论必然导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这一论断的成立——因此,尽管陈先生对拙著有限的肯定也许会令不少人感到不快、震惊甚至嫉恨,很抱歉,似乎应该表示感谢的鄙人却坚持认为,陈先生的肯定意见也不值得肯定。
 
下面我想从陈克艰先生的论述、拙著的论述以及对拙著的拾遗补阙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以使广大读者对于陈先生的书评,以及拙著的性质产生较为清晰和正确的了解。

 
 
 
 
 
 
 
 
推荐阅读:
 
 
关于彻底修改我国大、中、小学教材中
对小说《红楼梦》的文学史描述及评价的章节文字等事宜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的公开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