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卢旺达饭店》

(2007-11-27 23:0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1/27/23/3/1171da30518.jpg

二次大战,希特勒屠杀了无数的犹太人。如此惨绝人寰的种族清洗,我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

但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时间定格在1994年,一个离当下如此之近的年代,在中非的一个小国,一个穷得一塌糊涂的小国,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实施了种族屠杀。短短100天,100万人死于非命,一天平均死1万!

如果说希特勒的种族清洗,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遮遮掩掩,那么卢旺达的大屠杀完全是赤裸裸的,光天化日,毫不遮掩,而且其手段的野蛮程度令人恐怖,很多人被暴民活活砍死。

有一点是清楚的,以老美为首的西方国家本可以阻止这样的屠杀,但即使在大屠杀已经开始的情形下,老美也迟迟没有介入。因为,非洲,尤其是那些中非贫穷的小国,那些黑人兄弟们之间的争斗,对于美国人而言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利益。既然没有切身利益,何必去当“大虾”呢?也许我们是苛责美国人了,就像影片里的一句话,大屠杀,哦很可怕,但这只是人家的饭后谈资而已。除非身临其境,有谁会去真正的关心呢?

的确,此等惨烈的大屠杀,因其发生环境的边缘性,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似乎正在被我们慢慢遗忘。看到这个借来的碟片时,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记得卢旺达屠杀的准确年代了。它正在被遗忘……。因此,抛开别的不谈,这部影片的最大功用,就是让我们记住人类历史上,这个长在我们看不见的屁股后面的伤疤,一个不该被忘却的伤疤。


本片拍于2004年,恰逢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祭。影片的内容是一个辛德勒式的故事。一个有着人类情感和良心的胡图族人,尽其所能拯救了1000多个图西族人。由于处在《辛德勒名单》的巨大阴影下,《卢旺达》在叙事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相反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好莱坞英雄片的叙事模式。因此,看这个片子,虽然绝对不会睡着,但看完后,除了感受到恐怖两字以及国际社会的冷漠与无奈外,缺乏那种深入人心的震撼感。片子拍得有点简单,在艺术成就上远逊于《辛德勒》。也许正因为如此,本片没有斩获什么有名头的奖项。不过这一切也许还是基于卢旺达大屠杀的那种边缘性,那种非洲小国,以及黑人这个民族在我们头脑里的边缘性。

片中的这位男主角有点面熟,因为看过他演的另外一个片子《撞车》。《撞车》不讲屠杀,但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还是种族矛盾和冲突。很是感叹,什么时候,我们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时候,用的不是身份和等级,而用的是人的情感、良知、平等和爱呢?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1/27/23/4/1171d9ff287.jpg

从拍片的角度,《撞车》拍得要比《饭店》好。该片蛮有意思,有点黑色幽默,亦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