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语者》(Windtalkers)

(2007-10-21 10:0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1/10/4/1165b788092.jpg

我这人喜欢看战争片,估计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本片,二战题材,太平洋战争,塞班岛,打小日本,吴宇森执导的美片。

塞班岛战役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不过此时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小日本节节败退,只有挨打的份。塞班岛日本守军4万多,岛上还有偷袭珍珠港的大人物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塞班岛打了20几天。日军除2000多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死光光,包括岛上的实际最高指挥官斋藤中将剖腹自杀,南云开枪自杀。美军阵亡3000多,伤1万多。塞班岛上的日本居民死了3分之2,2万多人,其中有数千人在塞班岛北端海崖大规模集体自杀,很惨,尽管美军不停的劝告日本平民,没有屠杀只有食物,但还是不断有人抱着孩子往下跳。日本人真是个很奇怪的民族。

影片中涉及的那瓦霍语密码,给我的感觉,这种密码主要应用于实际作战,其最大的优点可能是,在强调电报快速传译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过影片没有给我们展示那瓦霍语密码的优点,感觉片子里需要用到密码电报的时候,普通的英文明码电报也能够起到一样的作用,甚至感觉根本不需要用密码,直接呼叫就结了。

当然,电影不是纪录片。

影片还是一贯地、以常见的电影语言展示战争的残酷性。片子里有个美国兵在烤了n个小日本后,最后被自己的火焰喷射器烧死。火焰喷射器是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武器,对付地堡旮旯比较有效,即使不把敌人烧死,也能把地堡里的氧气迅速耗光。这种武器还具有相当的心理恐吓作用。因其有些残忍,火焰喷射器的使用也曾有一些争议。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最后美国人把原子弹都用上了,何况一个小小的火焰喷射器。

战争毕竟是战争,为了战争,必要的时候还要把自己人干掉。这是吴宇森倾心本片的核心主题。每个那瓦霍语密码战士,都配了一个保镖。影片里的尼古拉斯-凯奇就是干这个活的。他的任务除了保护,在必要的时候为了防止密码战士落入日本人手里,就要把密码战士干掉。保护任务的实质核心并不在于密码战士,而是在于密码。

但这样的矛盾冲突在战争中讨论,显得非常虚弱。是与非很难有一个界限。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主题上,影片没有做深,也很难作深。影片似乎更多地在展示吴宇森固有的英雄主义的道义情怀。很多战斗场面也带有很深的香港动作片的烙印。因此在展现战争真实性的程度上,感觉还赶不上另外一部太平洋战争题材的影片,《细细的红线》(红色警戒,Red Thin Li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