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oogle,Happy birthday Munch,20061212

(2007-08-29 09:04:00)
标签:

杂谈

今天打开Google,发现Google的搜索界面换成了蒙克的标杆画,《尖叫》(the screem),搜索默认主题是Happy birthday Edvard Munch。

evening on karl johan,1892

这幅画最常见的中文名称叫“呐喊”。这大概是鲁迅先生取的名字。呐喊,那就是大声疾呼,呼出内心积郁的愤懑或渴求。然而这呐喊却哽在喉咙里发不出来,抑或即使发出来了,却无人听见,无人理会。鲁迅先生取的这个名字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这幅画的英文名称叫“the scream”,直译过来叫“尖叫”。尖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画中的人在尖叫,这是一个发声的动作。用画面来表现声音,本身就存在着一个悖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悖论,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里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用一个词,“难受”。
挪威画家蒙克(Munch)是表现声音的高手,更准确地说,是表现情绪的高手。

这幅画的名字叫“the voice”。如果前面一幅画可以理解为很难受的压抑,那么这幅画表现的是一种淡蓝色的压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