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蕙圃
蕙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57
  • 关注人气: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2007-05-17 00:20:12)
分类: 千古奇谈怪论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多情自古伤离别。对于情人来说,别后的相思,却是更加漫长而痛苦的精神折磨。《西厢记》里崔莺莺就说:“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因而在古代诗词里,描写相思之苦的句子随处可见。有直接抒情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木兰花》)有极力渲染相思带来的肉体痛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还有更多的是用比拟手法从各个方面突出相思之苦的特点:“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汉徐干《室思诗》)“思君如形影,寝兴未曾离。”“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鲍令晖《自君之出矣》)“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张耒《秋蕊香》)

  初看起来,似乎诗人们已经把相思这个园地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已经翻遍种尽,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插足之地。但优秀的诗人总能凭着他们的努力,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景来。元代散曲大家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惜别》就是这样的作品: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传示,指消息,音信。清江,水名,一在湖北,即古夷水;一在江西,即流经新干、清江等地的那段赣江。也可泛指清澈的河流。此曲一开头并不直写别情,而从将来着笔,设想:假如见到了意中人,我要跟他说什么呢?我一定要说说我的心里话:不是我不想给你写信,也不是我没有写信的才思,只是我走遍了整个清江边,找遍了所有造纸的作坊,都没有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来写下我满腔的相思。这纸要多大?有天那么大就够了!那么这相思有多少?只怕是比海还要深了吧!

  不能不说,此曲中的想象是奇特新鲜的,夸张是惊人传神的,情感是热烈真挚的。这里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曲中文字并未透露其身份,是男是女都无法确定。那一心盼望与对方相见的心情,那满腔无法传达的相思,是男女都会有的。但换个角度揣摩,总感觉像是一个男子面对第三者所作的自我辩解。在交通和通讯条件都极为落后的古代,情人之间传递音信只能通过书信来进行。男子在外,求学,为官,行商,总有事情可做;女子却只能呆在家里,在做完家务之后,伴随她的就只能是无边的寂寞了。所以,对于情人的书信,女子的期盼是远比男子更为强烈的。从《古诗十九首》里“客从远方来,赠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喜悦里,从“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珍惜里,从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的期待,从崔莺莺“青鸾有信频须寄”(《西厢记》)的临别嘱咐里,我们都能体会到,情人的书信对于她们来说,就是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无论如何也等不来那一纸书信,她们该有多么伤心和失望。虽然“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这样充满浓情蜜意的情话会很快扫除她们心里的阴霾,但如果让她们在这别后音讯全无、见面情话热烈与别后书信频寄、纸短情长之间作出选择,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吧。

  如果设想抒情主人公为女子,全曲给读者的感觉又不一样。“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似乎她的长时间不给情人写信,有了一种故意为之的意味。为了考验?为了惩罚?为了赌气?不得而知。只有等到见着他了,她才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才会把满腔的真爱喷薄而出。这女子的娇嗔,聪慧,热烈,都藏在了似乎很平静的喃喃自语里。

  同一首作品,设想抒情主人公为男为女,就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觉。这一点很奇妙。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感觉呢?说不清楚。也许与人们脑中形成的对于男女待人处世、感情表达特点的刻板印象有关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诗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