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一则评论:无染的心灵

(2010-07-08 08:01:18)
标签:

文学评论

花开的声音

杂谈

分类: 倾听花开的声音

无染的心灵

——读《倾听花开的声音》有感

            乌恩奇.塔拉

               

除去冠以名前的姓氏,对“樵夫”二字天生有着亲近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此,“樵夫”二字由表及里都蕴含着我们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的特性,因此亲近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其次,“樵夫”二字在今天或在我的心里,他又代表着轻灵、飘逸、浪漫和美好,也许是深受蒲松龄作品的影响,总觉得勤劳善良的樵夫命里注定要有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肯定要有一个艳丽多情的鬼狐为报前世之恩,化作美丽温柔的女子前来为其持家、做饭或者红袖添香夜读书……因此,在今天花样迭出的姓名当中,“樵夫”以其本色制胜,愈显其“大雅”的风范。

在第四届红山文化节上,当自己被朋友谬称为“诗人”介绍给王樵夫先生的时候,当时他正在筹办红山文化节的文艺作品展。这位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作家、编辑说起正准备在《百柳》上编辑刊登一些本土作家的作品,惊喜之余不禁试探性地寻问发稿的方式。“把我的邮箱发给你吧!”他边说边利落地把电子邮箱地址发到我的手机上。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信息发送完毕,有礼貌地道声再见,头也不回地走人。整个过程迅速干净,无懈可击。从相识到分手,莫名其妙地我对他有了第一次的印象:谦逊的外表下,有文人特有的孤傲!

 以后又两次在酒桌相遇,每一次,樵夫先生都比较安静,没有大喝特喝的喧嚣,也没有侃侃而谈的张扬,安静的外表更显其内心的深刻,给人一种大道无形的感觉。也许平时与大部分人的交流都浮于表面的原因,蓦然间我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之感——原来人与人的交流有时是不需要语言的!

一直信奉“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观点,也更相信文字比人更真实,因为任何精美、真情的文字都是从心底流出的声音,掺不了假的。自从获赠了王樵夫的作品集《倾听花开的声音》,一有时间便精心品读,从一段段、一篇篇精美的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感动。一路读来,感觉他的作品是那么优秀,因为优秀的作品是完全能够引起读者心底强烈的思想共鸣、震撼和感动的,王樵夫的作品无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我个人私下认为,在所有文体中,小说所表达的东西最为深刻、厚重,它能针贬时弊,也能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美好的祈愿,却不用像诗歌那样惜字如金欲说还休;也不用像散文那样直抒胸臆,它可以用生动的情节、细腻的语言实现趣味与人生至理的完美结合。在读完王樵夫先生的作品后,觉得最欣赏的是他写小说的功底,因此,也增加了我对他即将问世的长篇小说的强烈期待。读王樵夫的小说,首先欣赏的是他的凝炼有味的语言,掷地有声,让人回味;其次是每个故事所表达的丰富的社会内容:《英儿》散发着淡淡的青涩味道的怅惘;《棋事》中老孙头孤独落寞的剪影让人心酸;《乡村人物素描》中乡村的人世百态;《校园三题》中《师赋》的诙谐;还有《飘落的纸片》中的讽刺;《短信背后的故事》的时尚与精辟,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樵夫先生在“拈花即语”一辑,围绕“女人”话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一切都那么自然流畅,不费吹灰之力而随意调侃,在轻松幽默中不对女性的尊重。这种随意来得自然,来得洒脱,看来身为男士的他很是关注女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生存状态,同时也发现了他关怀女性的胸怀以及洞察女性心扉的敏锐。

看了第三辑“踏雪寻梅”,我便觉得自己以前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旅游景点刹那间黯淡了许多,亲历时感觉的还不如阅读文字所带来的美感深刻:大青山的妩媚多姿;九佛山的庄严神奇;亲王府的厚重沧桑; 龙泉寺的禅意脱俗……更让我神往的是克什克腾旗大草原。曾经去过两次,可是读了王樵夫的文字,却让我倍加遗憾:这两次草原之行仿佛白白地浪费,根本没有看到草原的美,草原的神韵。樵夫先生的笔下,那种美是淋漓尽致的,令人神往的,那种神韵是草原及草原人所特有的,令人顿生神往。

好羡慕樵夫老师笔下的群鱼跃动的美景,好想听到响水瀑布的山涧鸟鸣,更想体验阿尔达图河边草长莺飞、鲜花缠裹的妙趣!如果能体味一二,大概也能生发出“泡饮山泉,品茗坐谈,舞蹈唱歌”的激情,也会顿生“尽情饱览青山的秀色,谛听白云的絮语”的诗意。当然,那种以黄泥包裹烧烤小鱼的野餐虽有一点点残忍,但更多的还是让人向往带着青草味、泥土味等大自然味道的鱼香以及美餐之余的“水醉天醉整个世界都醉了”的美妙。

畅游于樵夫先生笔下的一幅幅文字画卷之中,赞赏叹服之余,不禁想到樵夫先生的文字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有生命的——文字因情而动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的那份浓浓的爱乡情结,因此,这些美丽的文字和文字中的美丽是其他人所描摹不来的。

另外王樵夫在作品中对身为人子、人夫、人父的各个角色的演绎上更显出作人应有的人品:《又是一年麦苗绿》中尽显对母亲的爱与怀念;《父亲写春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父亲的崇敬;《家有小女》中对妻子的关怀与对女儿的那份深爱;以及《月光下的怀念》中对友人的思念,无不令人动容,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简介:

乌恩奇.塔拉:蒙古族,诗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草原》、《百柳》等报刊上发表诗歌若干首,出版诗集《时光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