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俺的文学评论(二):植根乡土

(2010-06-25 21:47:43)
标签:

文学评论

分类: 倾听花开的声音

植根乡土
                           
        梅西


    我的眼前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又黑又瘦的少年,赶着一辆牛车,晃晃荡荡的从一条山道上走出来……从此他就永远地走出了大山,当年的这个少年就是樵夫。
    那是一九八五年的秋天,由于家庭的贫困和劳力的缺乏,刚刚初中毕业的樵夫就被父亲宣布不许再继续读书。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那时候,土地刚刚分到农民手里不久,农民对土地的热情还是象小伙子对姑娘一样喜爱又贪婪,父亲当然希望儿子也象他一样钟情于这片土地。樵夫只好遵从父亲的意愿,和父亲一起从早忙到晚地收获着秋天。过分的疲累使得本来就瘦小的他显得更加瘦小了。那是一个晚上,小小的樵夫一个人留在麦场上看护着收获的庄稼,夜晚又黑又冷,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看着他,他不禁想起了村里老人讲得一个个鬼怪的故事,觉得那天上的星星都变成了传说中鬼怪的眼睛,又冷又害怕,就钻进玉米秸里壮胆避寒,这时樵夫流泪了,他想起了老师,想起了同学,想起了课堂,他想读书。他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但是他只有等待时机。  
    过了一段时间,交公粮的时候到了,父亲和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去交公粮了,于是樵夫就抓住这个时机,自己套上了牛车,把自己薄薄的被子和一些必需品装上了牛车,自己驾着牛车,顺着崎岖的山道再一次走出了封闭的家乡,又一次走进校园。靠着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半年之后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专业学校。从此樵夫就离开了他的父亲钟爱的土地,从大山里走了出来,离开了那片土地,离开了那个生他养他令他对未来生发过无数梦想的小村庄。
    虽然走出了大山,但是那个叫铁匠炉的小村子却是他终生的挚爱,樵夫多次向我说过他的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河边长着高高的柳林......有一次在村外和小伙伴们玩耍,看见一群小鸡雏,奇怪谁家的小鸡跑到这里来了,抓起一只才看出原来是小山鸡…….
    那就是我的家乡,樵夫常常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现在想起来,我的家乡美极了,纯朴极了……小时候,家里很困难,我到十多岁还没吃过冰棍雪糕,有一次父亲带我到镇里,我看到许多孩子在吃一种白白的象家里做菜用的羊油一样的东西,父亲给我买了一支,那是我第一次吃冰棍,当时我觉得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正因为王樵夫的这些经历和他对家乡的挚爱,成就了他的文章。
    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画家欧仁.布丹是一个水手的儿子,终其一生热爱法国西部海岸的景致,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诺曼底。我觉得,樵夫和他的感受是共同的,这不是矫情,他作为一个大山的儿子,那时刻铭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使他终身也摆脱不了家乡山山水水对他的吸引,那里也是他终生的挚爱,所以樵夫的文章才会有那浓浓的乡情,才有那土得掉渣的语言和故事。
    走出大山的樵夫固守着大山中的许多东西,比如纯朴,比如热心,甚至单纯,所以在文友圈中,樵夫是个很受人欢迎的角色。赤峰境内的文友们在赤峰有个大事小情,总是忘不了找樵夫,所以他就经常忙忙活活的为这个买票,为那个接站的。一边忙活还忘不了嘻嘻哈哈地开着玩笑。
    说到这里要说说我为什么会写这些文字了,前一段时间,樵夫决定将自己这些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字集结成集,嘱我为他写点东西。我很是惶恐不安,谁都知道为别人写序作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她)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德高望重有成就有名望的人,可我既无成就又无名望,难道就凭着比人家年长吗?所以我多次对樵夫说我不行,我既不是社会名流也没有成就,写这个东西对书没有一点益处,所以我不能写。后来樵夫严肃地说:就因为你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就因为你也对你的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
    于是,我只有写啦。
     其实樵夫的文章我大多都已经读过了,我一直很喜欢他的文章,喜欢他文章中的那种土腥味,那是我们这样一些山里生山里长的人生命深处永远无法割舍的东西。
    《倾听花开的声音》一书共分三部分,分别为“风生水起”、“拈花即语”、“踏雪寻梅”。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是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的精品。
     樵夫的小说就像一幅幅农村的风俗画,尽管他所描摹的画面荒凉破败,但是却蕴含着生机。几乎每一篇都在写最底层的人们的无奈、挣扎与呐喊,充满了对小人物的同情。读樵夫的小说,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浓浓的生活气息,深厚的生活底蕴,这一点不是对生活充分的感受和把握是操持不了的。在他的小说《英儿》中,那个“身材高挑,面如满月的女孩”只因为没有一份工作,相爱的人就离开了她,生活的重负使得她变成了“没有生意的英儿把嘴唇涂得就象鸡血似的,眼眉描得象一条细线。今天穿一件浅蓝牛仔,明天换一件黑色超短裙,时髦的服装将英儿装扮成初升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英儿还是一头披肩发,窈窕的身材丰韵十足,光彩照人的脸上多了一种成熟,一种曾经沧海的成熟。她背着手倚在门口,右脚在地上不经意地打着拍子,胸部愈显丰满。”清纯的英儿堕落了,究竟是谁之过?英儿?顾名?还是生活的重压?
    比如:在《棋事》一文中的老孙头因为是一个走乡串户的外来户,又领着一个来路不明的老婆,所以“就在村子的最南头颇为寂寞地盖起了三间土房,孤独而又小心谨慎的度着日子,见人说话声软软的,唯恐吓着谁似的。被人不留意的岁月象眨眼一般地过了几年,老孙头的女人却毫不犹豫地生下了三个儿子,在人前象台阶一样错落有致地立着。”寥寥几笔就把老孙头作为一个外来户艰难,和在艰难的环境中苟且生存的过程勾勒出来了。
    再比如:在小说《乡村人物素描》中,横行乡里的樊村长,霸占了羊倌孙矮子漂亮的妻子,但是懦弱的孙矮子不敢得罪强横的樊村长,只好把全部感情都发泄在樊村长家的羊身上,当有一天他发现,樊村长家里的“种公羊的前腿搭在花花的身上,后胯有节奏地耸动着。花花求救般地瞥了孙矮个子一眼。孙矮个子象得到某种暗示,大步流星地蹿到花花的跟前,用羊铲狠狠地击打正在尽情发泄欲望的种公羊。”
  “你以为你是村长哩,想干啥干啥?”孙矮个子边打边骂。"村长都不敢强奸小姑娘,花花还没破过身哩。”多年埋在心里的仇恨,使孙矮子几次在樊村长家的羊圈里投毒,以致被判十年徒刑。小人物的无奈、复仇的心态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樵夫的小说语言很有特色,极富表现力。比如,《山村人物素描》中“山沟里的故事被麻绳串着,挂在破旧的屋檐下没有遮拦。我给大家说几个人,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地生长着,挥之不去,就象老牛反刍一样,没事的时候就回味一番。”、“乡里的夜晚寂静无声,晚风象圆润的号声发出幽幽的哀叹。”象这样的语言在樵夫的小说中俯拾皆是,极具特色的语言使得樵夫的小说更具有可读性,人物也更加鲜活感人。
    樵夫的散文从语言到感情的表达则是另一种风格。读樵夫的散文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细腻,感情的丰富。比如在《家有小女》一文中,樵夫这样写道:女儿生下来的第三天,恰好是中秋节,亲戚们都说女儿是急着出来和我们团聚的。我望着湛蓝的天空上那轮明晃晃的圆月,想着随着女儿的降生,我们这个小家就真正完美无缺了,家里有了女儿,真好!女儿的相貌绝对称得上漂亮,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的。女儿的皮肤细腻光洁,额头宽阔饱满,眼睛晶莹清澈,特别是她那长长的睫毛,让每个初次见到她的人都赞不绝口。只要一下班,我就急忙回家,坐在床头上仔细凝视,喜欢看她皱眉头、打哈欠的娇憨模样。那千万种可爱,令我心动。在这个世界上,女儿是唯一承袭了我的血脉的人,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我一生的希望。每天夜里,我一改以往的嗜睡,都要为她醒上几回。每当听到女儿细微的鼾声,我炫耀似地对妻子说:“听,这小家伙!”。
    这深情细致的文字,把一个初为人父那种乍惊乍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又是一年麦苗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我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星期日学校放假,绿油油的麦苗长得老高了,我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干活,麦地还没有耪完。我扛着高我一头的锄头去帮她,来到麦田边,烈日当头,只见母亲躬腰俯身,挥汗如雨地耪着长长的麦垄…… 当我拎着书包去学校时,我回过头看到麦田中的母亲正拄着锄头望着我,在空旷的田野上,母亲在夕照里显得是如此的瘦弱和无助,我的泪水便不可遏止地涌了出来……当我买上药回家时,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在漆黑的夜里,我生出不可名状的恐惧。我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喊:妈妈您要坚持住呀,您的儿子回来给您送药来啦!吃了药,您的病就会好起来……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苦苦挣扎,母亲还是离我们远去了,这时正好是春天,麦苗又绿油油地长了出来,站在麦地边,我孤独地面对着母亲的青青墓冢,孑立成黄昏里一种惨淡的风景……”这样的文字谁读了能不动容?夕照中,在空旷的田野上,麦田里母亲瘦弱无助的身影、黄昏中儿子面对母亲青青墓冢孤独惨淡的身影,都幻化成一幅幅画,凄凉又凄美,让人荡气回肠。
    总之,樵夫的文章是深深植根于自己家乡的乡土,饱蘸了生活的墨汁,融进了他全部的血泪与情爱,我一直以为:写文章都是自己心中流出的泉水,读文章则是见仁见智,现在,樵夫已经真诚地把他的文章奉献于你的面前,究竟文章如何,用不着我在这里聒噪,相信读者自有自己的见解,还是让我们走进樵夫的文章,并通过他的文章走近樵夫,走进樵夫丰富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

    梅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雨铃兰》、《野菊》、《蓝魂》、《冷月悲歌》、《萧观音》;散文集《大爱无言》、《围城内外》、《永不忘记》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