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王府风云录 |
贡桑诺尔布新婚
小贡爷庙器初现
小贡爷庙器初现
这桩姻缘缔结于前年(1885)。冬天,按惯例,旺都特那木吉勒王爷入京当值,这回除随行差役外,还带上大福晋和小王爷贡桑诺尔布。到了北平后,王爷一家及随行官员住在了喀喇沁右旗在京城东城乾面胡同的府邸——喀喇沁王府(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事处)。因喀喇沁右旗历代王爷与清朝宗室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该府建造年代日久,装修豪华,宅院广阔,府内书房、客厅等一应俱全。而差役马夫则住在离此不远的车马店唐家草铺。
第二天用完早膳,旺都特木吉勒王爷带上福晋、儿子,去拜会妻兄礼亲王世铎,当今朝廷的理藩院尚书。妹妹一家从远在塞外的喀喇沁而来,做兄长的自然热情接待,中午大摆盛宴接风洗尘。席间宾主谈笑风生,热情寒喧,相叙亲情。礼京王世铎见外甥贡桑诺尔布一脸福禄之相,少年持重,温文尔雅,通晓古今,心中多了几分喜爱,自思在京城王公贵族中寻一门第匹配之家联姻。王爷福晋此次回娘家一为探亲,二为儿子婚事,席间向王兄提出此事,兄妹不谋而合,也该成就贡桑诺尔布一段姻缘。礼亲王说起肃亲王隆勤有一女善坤,今年十六岁,长贡桑诺尔布一岁,尚未婚配。肃亲王隆勤乃太宗长子豪格的后代,为八大皇族一,传至隆勤时已是第九代肃亲王。旺都特那木吉勒夫妇十分中意,便托世铎玉成此事。
一日退朝,礼亲王世铎和肃亲王隆勤议论完朝事,世铎便代贡桑诺尔布求婚。肃亲王隆勤熟悉喀喇沁王爷的家史和赫赫战功,以及在蒙古诸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是欣然应允。此后选了一个吉日,礼亲王世铎携旺都特那木吉勒父子登门拜访肃亲王府。肃亲王见贡桑诺尔布少年英俊,风流倜傥,虽生于外蛮夷地,但行坐谈话之间,落落大方,对答如流。两家互换了庚贴,找阴阳先生批了生辰八字,并无相克之虞,遂禀了西太后,慈禧恩准了这桩婚事。
旺都特那木吉勒王爷便定了翌年春天为儿子完婚,积极准备聘礼,他让旗内出名的猎户上山捕获野物晋献,并挑选60名精壮勇猛的虎枪手组成虎围队伍,上身一律着灰色马褂,腰围战裙,帽系貂尾,执火铳弓箭,于锡伯河川的深山老林之中,寻老虎、野鹿等珍禽野兽之踪迹,围而猎之。锡伯河川离围场县东南七十五里,与木兰围场毗连,俗有东围场之称,虎豹熊狼、獐狍麂鹿、猞猁狐狲等野兽甚多。虎围队伍倾尽全力,收获颇丰。
旺都特那木吉勒王爷将捕获之物,连同金银宝物等,一并备齐。这时婚期临近,遂向周边盟旗王公贵族下发请柬,待到新婚之日,各路王公纷纷前来贺喜,车马络绎不绝。喀喇沁王府管旗章京、梅林参领等大小官员准备了轿舆骑马数十,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把贡桑诺尔布的新婚妻子接回,连回陪嫁奴仆、奶妈及丰厚的嫁妆,车马连缀,绵延数十里,场面宏大,盛况空前。
喀喇沁王府张灯结彩,大红喜字贴窗,夫妻拜完天地,喝了合卺酒,新娘善坤入了洞房,忙活了多日的王爷和属下官员们心神已定,开始摆宴招待各旗王公,这时精心排练了多日的燕怡堂戏班也紧锣密鼓地演唱起来,为王府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氛。
善坤下嫁喀喇沁后,见此地没有京城繁华,乍别父母,常心情烦闷,再加上她出生豪门,平素骄惯,所以每遇事必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稍有不从,便倚势哭闹。贡桑诺尔布很少理会,每天早晚与师父马雪樵一起习练武术,白天在书房与丁锦堂学习诗词书画,其满文、藏文亦突飞猛进,除此之外,他还搜集整理了父亲的诗稿,汇编成《如许斋诗集》。贡桑诺尔布尽管是少年新婚,但并没有缠绵于儿女情事,流连花前月下,而是发奋图强,勤奋好学,为将来进身朝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贡桑诺尔布博学多才,少存大志。贡桑诺尔布见国势颓危,内忧外患;朝延满族王公排挤蒙古族,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贡桑诺尔布虽然身在塞外一隅,但始终思索着一条救亡国存;振兴中华民族的救国方略。一日夜间,书房里透出一抹灯光,贡桑诺尔布还在执书苦读,良夜未眠。未见,书房门慢慢打开,凝眉思索的小王爷沿着青石小径向后花园走去。此时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夜空湛湛,贡桑诺尔布徘徊片刻,即折身踱回书房,铺纸挥毫,赋诗《望月》:“长哨凌云志未酬,乾坤澄彻月中秋。良宵雾散浮云尽,万里光明照九洲。”诗可以言志,从此诗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的贡桑诺尔布已经把自己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多么希望中华民族就像一轮冲破层层迷雾的皓月,高悬于天,百族拥戴,光耀九洲。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心存大志,豪情满怀,意气飞扬。贡桑诺尔布,这个未满20的蒙古族青年亦不例外。他在《咏怀》诗中写??:“有志澄怀起极东,他时破浪致东风。戎装剑佩豪情壮,旷览全球一世雄。”诗中塑造了一个飒爽英姿、雄睨四方的青年英雄形象,充分体现了贡桑诺尔布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