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苑文学签约评论家时东兵——赏析小兰的短诗《五月》
(2025-05-21 10:27:41)
标签:
人文/历史艺术赏析 |
分类: 诗评 |
兰苑文学签约评论家时东兵
由“玫瑰失火”说开去……
说到五月,脑海立刻显现出一幅春暖花开、笑逐颜开的画面,如果这样开篇易落俗套。看看小兰的起笔如何展开:“抢在一朵玫瑰失火之前/去一趟深山”。开头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有了强烈的读下去的欲望。又是一个“抢”,抢出了意料之外的叙事。读者不禁要问:是什么关乎生存的大事要去抢?什么样的机会稍纵即逝?
诗歌的抒情、叙事两大传统从上古萌芽形成以来,不断发展演变至今。一部文学史(包括诗歌发展史),便是抒叙两大传统比翼齐飞的历史。《五月》叙事开始,给了读者一个惊讶。通常我们说鲜花盛开,没有一点新意,小兰却说:“玫瑰失火”,惊掉了你的下巴,细想一下却在情理之中。众所周知“玫瑰”象征爱情,爱情一旦开始如熊熊火焰,阴阳两极同时燃烧,烧红了本来平淡的日子。
到此,读者也为这样的爱情捏了一把汗,这种不顾一切的燃烧,是不是会成为一片废墟。《五月》的诗已有暗喻,“抢在……之前”,去深山里冷静下来。“结一炷香的缘/换木鱼剔除骨子里的执念”,依然为刻骨铭心的爱,烧一炷香,默默地祈祷。接着,小兰再次给了读者意外,诗人为何如此决绝地要剔除“执念”?这个“执念”,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的“执念”不尽相同,不一定就是爱情,诗中的“执念”那究竟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五月》的结尾,又一次给了读者意外:“掏空自己的人/借一支瘦笔——自渡”,诗中人为何要掏空自己?都说爱情有七年之痒,如何让爱情保鲜?又如何自渡?结局又如何?读者心中有了一串串问号。好诗的一大特征,就是营造一个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个问号连起来的过程?